LOADING

Type to search

科學研究 考古發現 聖經教導

揭露異教對基督徒的影響. 第二本書. 第四章 讓你深入瞭解巴比倫異教文化對基督徒的影響(2)

admin 3 月 04

The Pagan~Christian Connection Exposed

Book Two .  Truth vs. Tradition: The Heavyweight Battle of
the Ages
Chapter Four.  Synchronize Your Babylonian Timepieces (2)
(譯註:為了避免讀者誤解英文原著的意涵,末世先鋒編譯團隊將原書名”The Pagan~Christian Connection Exposed”的英文直接字面翻譯 “揭露異教與基督徒之關連 ”稍微修改為“揭露異教對基督徒的影響”,敬請讀者諒解。)

第二本書    真理對抗傳統:長久以來的巨大爭戰

第四章   讓你深入瞭解巴比倫異教文化對基督徒的影響

(2)

本文之原文書本封面

Screen Shot 2016-04-22 at 9.59.34 PM

4hffmhpv作者簡介:邁克·儒德 (Michael Rood) 是總部位於北卡羅萊納州 夏洛特市 A Rood Awakening 的創辦人。其身份包括作家、歷史學家、以及聖經編年史學者。他對於聖經了解的廣度和深度來自於數十年的聖經鑽研,和 在以色列生活的獨特經歷。

翻譯:Lili

審譯編輯:星心

文章出處:The Pagan-Christian Connection Exposed (Paperback), chapter one -Truth and Tradition

(本文及圖片經合作夥伴 Michael  Rood , A Rood Awakening! International 授權中文翻譯及刊載。末世先鋒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耶路撒冷對伊斯特(Easter)的慶祝

耶路撒冷的街道,被稱爲維亞多勒羅沙(Via Dolorosa)大道,或“受苦之路”,此街道引向一個開放的庭院,在那裏,你必須仔細地繞著這些被破壞的柱子的殘骸行走,這些柱子曾經用來裝飾阿佛洛 狄忒(Aphrodite)(譯者注: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之女神)廟宇的入口的。阿佛洛狄忒是“伊斯特(Easter)”在羅馬的稱呼,伊斯特是巴比倫的生育之女神。伊斯特和阿佛洛狄忒在春分時刻(Vernal Equinox)之後的第一個太陽日(Sun-day)(譯者注:“Sun-day”即英文的“Sunday”,星期天)被敬拜,春分這天有著相同比例的 白天和黑夜。 (編譯注:春分日是春季的開始。)

維亞多勒羅沙拉丁語Via Dolorosa),因爲原本就有「受苦難的道路」的意思又譯為
苦路,是耶路撒冷舊城的一條街道,耶穌曾經背着十字架前往十字架受死的路。現在的路線自18世紀確立,取代好些早期的版本[1]。今日有九處苦路為標記;自15世紀起共有十四處苦路[1],其餘五處苦路在聖墓教堂內。這條路線是一個朝聖地點。

圖片資料出處 http://www.sacred-destinations.com/israel/jerusalem-via-dolorosa

文字資料出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6%AD%E4%BA%9E%E5%A4%9A%E5%8B%92%E7%BE%85%E6%B2%99
              維亞多勒羅沙(Via Dolorosa)大道,或“受苦之路”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a_Dolorosa

在敬拜阿佛洛狄忒(或伊斯特)的那個星期天,崇拜羅馬性欲女神的人 會穿過愛利亞加比多連的街道去朝聖,而且在通往這個裝飾著白色百合花的異教廟宇的路上擠滿了人。羅馬帝國皇帝康斯坦丁的母親選擇了這個之前敬拜阿佛洛狄忒的地方,作爲 耶穌“正式”被埋葬的地方。阿佛洛狄忒,即“天后(Queen of Heaven)” (編譯注:即 “亞斯她錄”。),其廟宇被拆毀後,海倫娜在被拆毀之廟宇的基石上,建立了聖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

 


編譯注: 

阿佛洛狄忒 雕像現藏於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
愛情女神、美麗女神、性慾女神
住所:  奥林匹斯山
聖物:  海豚、玫瑰、扇贝、香桃木、白鸽、麻雀、紧身褡、镜子、天鹅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4%BD%9B%E6%B4%9B%E7%8B%84%E5%BF%92
編譯注:

什麼是“亞斯她錄”?

巴力之妻,舊約時期迦南人所拜的偶像。古代腓尼基(西頓)人所崇拜之一女神(今黎巴嫩)(列王記上11:33)或為司月及金星之神,其崇奉之儀式極端淫邪敗德(耶7:18、 44:15-30)

“巴力”和“亞斯她錄”都是迦南人信奉的風雨之神和生育女神。迦南人迷信每屆旱季之時,都是巴力死亡所引起。如要巴力復活,降下甘霖,就要到巴力廟去拜祭,並 與廟中的祭司發生肉體關係,藉這些行動,刺激巴力降雨。而迦南人亦認為亞斯她錄是巴力之妻。亞哈時代,拜巴力和亞斯她錄之風亦十分興盛(列王記上十八章)
 
羅馬帝國皇帝康士坦丁的母親海倫娜在公元330年建立的 聖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
http://www.bibleplaces.com/holysepulcher/

聖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內部
http://www.bibleplaces.com/holysepulcher/

康斯坦丁剩餘的故事

在公元326年,在所謂的密爾維橋(Milvian Bridge)轉變之後,康斯坦丁鑄造了一枚硬幣,這枚硬幣會告訴我們餘剩的故事內容。在硬幣的正面,是康斯坦丁的形象。在硬幣的反面,我們看到一個男人 的形象,這個男人手中握著全世界,還有一圈環形的光綫從他臉上照射出來。很多人將會從出生日期,而認出康斯坦丁放在硬幣反面的這個英雄,正如《大英百科全 書(Britannica)》中記載的那樣——12月25日——也就是古代羅馬日曆中的冬至(Winter Solstice)那天。你仍然感覺是個謎嗎?你將會透過刻在硬幣反面形象四周的文字,確實無疑地認出這個神,其文字內容是:Sol Invict to Commite【“委身于所向無敵的太陽”】,或Sol Invictus Mithra(譯者注:“Sol Invictus Mithra”的中文意思是“所向無敵的太陽密特拉”)。



皇帝康斯坦丁的硬幣上印製了Sol Invictus 與 SOLI INVICTO COMITI的刻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l_Invictus#/media/File:Follis-Constantine-lyons_RIC_VI_309.jpg

羅馬帝國皇帝在他們的官方錢幣上印製了Sol Invictus的文字,但是以多樣不同刻文的形式出現,其中只有少數融入了invictus的稱號,如SOLI INVICTO COMITI  的刻文,用來宣告所向無敵的太陽與皇帝同在,皇帝康士坦丁特別常常如此使用。

Emperors portrayed Sol Invictus on their official coinage, with a wide range of legends, only a few of which incorporated the epithet invictus, such as the legend SOLI INVICTO COMITI, claiming the Unconquered Sun as a companion to the Emperor, used with particular frequency by Constanti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l_Invictus

 

康斯坦丁直到死的時候,都一直敬拜羅馬太陽神,即所向無敵的太陽密特拉(Sol Invictus Mithra)。康斯坦丁謀殺了他的妻子和他的大兒子,之後,他稱自己是阿波羅神(god Apollo)轉世而名垂不朽。在康斯坦丁堡(Constantinople),康斯坦丁將自己的一尊雕像刻在柱子上,使其高過萬神之上。閃電擊中了柱子 上康斯坦丁的形象,直到今日,那被閃電燒壞的圓柱(Burnt Column)都依然直立在那裏……只是上面沒有那燒焦的康斯坦丁的形象。

編譯注:

康士坦丁堡(希腊语: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拉丁语:Constantinopolis;奥斯曼土耳其语:قسطنطینیه;现代土耳其语:İstanbul)又譯康斯坦庭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康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拉丁语:Nova Roma;希腊语: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康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1],君士坦丁堡是全欧洲规模最大且最为繁华的城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9B%E5%A3%AB%E5%9D%A6%E4%B8%81%E5%A0%A1   東羅馬時期的康士坦丁堡復原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9B%E5%A3%AB%E5%9D%A6%E4%B8%81%E5%A0%A1#/media/File:Bizansist_touchup.jpg 
編譯注:
左圖:康士坦丁纪念柱原貌。康士坦丁以阿波羅太陽神的身份的雕像出現在纪念柱頂部。

右圖:康士坦丁纪念柱現貌。又稱為 “被燒之柱” (英文專有名稱:Burnt Colum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lumn_of_Constantine

在復活節的那個周日,那些敬拜太陽神的人的朝聖者之旅,繼續游行經過這些相同的街道,並擠進同一個地方來敬拜康斯坦丁所創造的新式的“耶穌”和耶穌的母親瑪利亞, 即新式的“天后”(而不是密特拉和阿佛洛狄忒)。那些敬拜阿佛洛狄忒的人所踩過的街道,現在都裝飾著虛構的由十四幅耶穌受難圖組成的連環圖像 (Stations of the Cross),而真正的耶穌走過的街道——並非由于羅馬的原因——被四十英尺深的碎石和2000年的異教傳統掩埋了。

編譯注:

英语:”Stations of the Cross“,中文: ”14處苦路“ 
指的是一系列描繪耶穌基督在他被釘十字架的日子的圖像。也是天主教的一種模仿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過程重現的宗教活動,也稱之為“拜苦路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ations_of_the_Cross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A6%E8%B7%AF

在接下來的十六個多世紀,相信彌賽亞的猶太人和那些外邦信徒中,大部分人都被併入康斯坦丁的羅馬文化中,然而那些像拉比式的猶太人(rabbinic Jews),他們沒有被併入羅馬文化中,但却被抓住,被拷打,被殺害。

在過去大約1600年的時間裏,在大約三個城區的範圍內,沒有了阿佛洛狄忒廟宇後,你現在走進耶路撒冷舊城衆多古物店的其中一家,却可以找到公元前1800 年時期的伊斯特的圖像,伊斯特是迦南人所崇拜的生育女神。以色列的衆先知呼求要抵擋這些古代淫穢“天后”的描述,並根據妥拉(Torah)中耶和華神的要 求,將這些淫穢的形象都毀滅。現今的事實證明了以色列的悖逆,這個事實就是:這些古代的裸體照片插頁模型(譯者注:生育女神的形象常常是裸露上半身的), 現今仍然能在耶路撒冷的街上買到。

揭露異教對基督徒的影響. 第二本書. 第四章 讓你深入瞭解巴比倫異教文化對基督徒的影響(1)

揭露異教對基督徒的影響. 第二本書. 第四章 讓你深入瞭解巴比倫異教文化對基督徒的影響(2)

揭露異教對基督徒的影響. 第二本書. 第四章 讓你深入瞭解巴比倫異教文化對基督徒的影響(3)

揭露異教對基督徒的影響. 第二本書. 第四章 讓你深入瞭解巴比倫異教文化對基督徒的影響(4)

揭露異教對基督徒的影響. 第二本書. 第四章 讓你深入瞭解巴比倫異教文化對基督徒的影響(5)

揭露異教對基督徒的影響. 第二本書. 第四章 讓你深入瞭解巴比倫異教文化對基督徒的影響(6)

Tags: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