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的節期
#蝗蟲野蜜讀經圖書館
如因下文圖片未能顯示,也可選擇本書PDF在線觀看:耶和華的節期
編者按
經過兩年五個月的多道工序編制,第#38文本《耶和華的節期》8.1萬字電子書終於和大家見面啦!這是「蝗蟲野蜜讀經圖書館」的又一重量級資料,分繁簡版,均可在末世先鋒官網 www.k4j.us 免費下載。
這份文本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中文世界首次對「耶和華的節期」進行全面深入的論述。內容根據Paul長老主講的《耶和華的節期》系列視頻彙編而成,涵蓋了逾越節、除酵節、初熟節、七七節、吹角節、贖罪日和住棚節等七大節期。對每一節期的講論均貫穿了新舊約經文,無一不和耶穌彌賽亞存在著緊密關聯。藉着遵守节期,並熟悉其间的细节,一旦弥赛亚来临,只要观看「所发生的事(the things)」,便可知「那一位」就是弥赛亚。它不僅向我們再次指認出耶穌就是彌賽亞這一寶貴真理,更是關係到主耶穌的再來和末世預言的奇妙應驗。
作为神的「聖言」的一個组成部分,耶和华神自己所定的七个节期,让我们可以在祂的行事历里年复一年去纪念、经历并研究祂的话语,得到更深的启示。甚至在千禧年時代耶穌治理全地的時候,這將成為主導我們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我們不僅自己要遵行耶和華的節期,而且要教導那個時候全地的人一同來遵行。
為了預備這一宏大主題,使其在弟兄姐妹心裡建構出基礎性的認知體系,並形成符合聖經的詳盡、豐富、生動的節期內容,末世先鋒事工主席Paul Hsieh長老及同工編制了396頁PPT,初始視頻講解時長約15小時,精華後製版11小時,而這份文本的問世將為大家深入學習「耶和華的節期」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途徑。我們鼓勵您在閱讀、學習、團契、教導中,結合視頻觀看,來更好的領受聖靈所釋放的獨有恩膏。
主再來之前,必有屬靈的飢荒,人們將迫切尋求吃了可以強壯成熟的乾糧。我們深感預備末世屬靈糧倉的重要,末世先鋒事工仍有其它諸多正在編排的文本,若您願在文字錄寫和編排方面為主擺上,我們鼓勵和歡迎您的加入,與我們義錄同行(一路同行),預備耶穌彌賽亞的二次到來。
導言
本次課程為大家講解耶和華的節期。這看似久遠的節期,在許多人的印象裡已形成聖經中的節期僅是猶太人節期的錯誤觀念。西方一些主流神學院也教導舊約已不重要,並認為既然耶穌已更新了約,就當以新約為主。在此我們首先要澄清,聖經中的節期是創造天地的主耶和華神所制定並吩咐摩西記錄,要祂所有子民一起遵守的。我們開宗明義、畫龍點睛,將本次內容提煉如下:
- 希伯來根源的重要性:自羅馬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教立為國教以來,羅馬天主教切斷希伯來根源(以下簡稱根源),導致兩千年來對聖經的思考方式及神學教導多為希臘式。由於缺乏希伯來根源這個焦點,對聖經的理解就變得像未聚焦的望遠鏡或放大鏡那樣模糊。回歸希伯來根源,從舊約的《創世紀》到新約的《啟示錄》其實是連貫的。從根源出發,長出茂密的枝子、果實,對聖經便能了然貫通(comprehension)。
- 誰的節期——耶和華的節期:通過摩西五經[1]的記載,神清楚地宣告節期是屬於祂的,並非信徒通常以為的猶太人的節期。
- 福音書中,耶穌精準應驗耶和華的節期。耶穌第一次來在人物、時間、事件各樣細節上毫釐不差地應驗了春季節期,令人驚奇,也使我們建立了活潑的信心,知道聖經真是神的話語。神自己所定的七個節期,預言了耶穌的救恩,也彰顯了神的國度將如何在地上展開,關乎耶穌的第一次來及第二次來。恢復希伯來根源,我們能清晰準確地理解耶和華神救贖旨意深邃的奧秘。與神對齊,預備迎接主耶穌再來。
- 耶和華的節期是永活的奧秘(living oracles)。它不是一門僅供研究的課程,而是耶和華神自己所創造的曆法,可以讓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去經歷。在神的時程表裡,無論是每週的安息日、還是每年的贖罪日,每個節期都有祂的用意,祂會在特定的時空中賜下特別的恩典和啟示。按照耶和華的節期生活,你會發現它是活的,可以帶來生命不斷的更新。
目 錄
二、審判的日子/書卷展開的日子/開天門的日子(Yom HaDin)…. 58
六、雅各家遭難的日子(The Time of Jacob’s Trouble)…. 69
第一篇 節期概述
第一章 七大節期概覽
耶穌第一次來已應驗春季四個節期,這使我們對秋季季節期的應驗產生真實的盼望。由於《啟示錄》裡許多場景與吹角節、贖罪日和住棚節等節期息息相關,研讀《啟示錄》也將隨著我們對節期的深入瞭解而逐步豁然開朗。日常生活中我們會使用行事曆記下何時何地將行何事,上帝的行事曆的功用也可照此略窺一斑。祂『行事曆』記錄了祂偉大的救恩計劃。這本行事曆裡有七個節期:逾越節、除酵節、初熟節、五旬節、吹角節、贖罪日與住棚節;其中前四個為春季節期,後三個為秋季節期。
不同於當今世界現存的各種曆法,諸如華人的農曆、猶太人的猶太曆、日本的和曆等,耶和華神有自己的曆法,我們且稱之為符合聖經的希伯來月曆(以下簡稱’希伯來曆’)。以2019年為例[2],當年希伯來曆的4月1日對應儒略曆[3]的7月4日;而中國農曆的4月1日則對應儒略曆的5月5日。儘管都是4月1日,不同的曆法對應的時間不同。因此若不事先約定採用何種曆法,僅約定4月1日相聚,是可能見不到面的。
更進一步,要想把相聚的時間真正定準,還應當約定具體時間,這就涉及時區。上帝的希伯來月曆是以耶路撒冷而非格林威治為時間點。不同於太陽曆的一天從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凌晨開始,希伯來曆的一天是從耶路撒冷的日落開始的。希伯來曆的每個月開始於新月浮現之時。這些是上帝所定的準則,大家依此觀念研讀聖經會越發清晰。
第二章 神將聖言託付給猶太人
猶太人幾千年來歷經戰亂、逼迫、大屠殺、分散到全世界,又被上帝在以色列復國,算是命運多舛的民族。那麼作為猶太人有什麼好處?有哪些令人羨慕的特權?
保羅說有許多很棒的事。第一是神的聖言(Oracles of God)交托他們[4]。神的聖言,指的是從神口中出來的話語、上帝親口講的話。神如此寶貴的話語託付給猶太人,對於這個承受苦難的民族而言是何等榮耀與慶幸。神的聖言,英文是Oracles of God,用的是複數形式,表明神的啟示包含了多個層次。以《希伯來書》第五章12節為例:看你們學習的功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舉個例子,儘管神的聖言(即聖經)早已啟示耶穌就是麥基洗德大祭司,信主多年的基督徒中許多人卻無法講明其中的奧秘,甚至還需要從明白耶穌為世人釘死、寶血洗净世人等最基本的救恩開始學習。神的智慧與永能是深不可測、層層遞進的。
彼得曾教導若有講道的,要按著神的聖言講……(《彼得前書》四章11節)。彼得勉勵所有人,要誠誠實實、清清晰晰傳講神的話語,不能按自己的意思隨意解釋聖經。耶穌做了很好的榜樣,就連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祂時也說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神的道……(《馬太福音》二十二章16節)因此,唯有從希伯來根源出發,一層層清晰瞭解神的話語,清楚地傳講出來,才不會用臆測或自己的邏輯去拼湊。這也是保羅託付和教導提摩太的:按著正義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二章15節)
神的聖言固然藉由摩西和眾先知以書面形式(written oracles)記錄下來交付給以色列十二支派,但神的目的不是讓人僅僅知道,而是要讓人竭力遵循,將它活出來。第一位為主耶穌殉道的司提反說,我們的祖宗領受活潑的聖言(living oracles)傳給我們…(《使徒行傳》七章38節)。祖宗包括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這些先祖,以及以賽亞、大衛等眾先知。’living’在中文和合本中對應了一個很生動的詞——’活潑’,從英文living的字意可看出這聖言不僅是’寫下的(written)’,它還是’活’的。既是活的,就是要讓我們照祂的話去生活。作為『living oracles』的一個組成部分,耶和華神自己所定的七個節期,讓我們可以在祂的行事曆裡年復一年去紀念、經歷並研究祂的話語,得到更深的啟示。
我們以等距字母序列(Equidistant Letter Sequences)為例來觀察神話語的奇妙。猶太人一致認為《摩西五經》是上帝親口對摩西講述、並由摩西忠實記錄的。整本聖經都是神的話語,按最嚴謹的定義只有《摩西五經》才被稱為妥拉(Torah)。妥拉是整本聖經的根基,其他經文由此衍生而出。妥拉的『等距字母序列』不是怪力亂神,而是最直觀的聖經密碼之一。五卷經文的前兩卷《創世紀》與《出埃及記》,當第一個ת(同英文t 發音)出現後,每跳過四十九個字母,取出第五十個字母,持續組成妥拉(תורה)這個詞語。同樣,最後兩卷經文《民數記》與《申命記》也有類似規律,只是取出的字母是הרות,從左向右反向拼讀,持續組成妥拉(תורה)這個詞語。以相同方法從居於中間的《利未記》提取等距字母,得到的是יהוה,就是耶和華神自己的名字。由此揭開更為奇妙的奧秘,前兩卷經文和後兩卷經文都是指向『耶和華』的!我們的神實在太神奇了!這個規律超越了數學的可能性,絕非偶然;它也讓我們明白,聖經就是上帝自己的話語,是鮮活的。
我們一起來看幾處經文,思考一下此處提到的『聖經』是指什麼聖經。
-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後書》三章15節)
-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
- 保羅……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使徒行傳》十七章2節)
- 亞波羅……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使徒行傳》十八章28節)
- 庇哩亞人……天天查考聖經,要曉得(保羅所傳的)這道是與不是。(《使徒行傳》十七章11節)
- 你們錯了;因為不明白聖經(《馬太福音》二十二章29節)
- 我原是猶太人……長在這(耶路撒冷)城裡,在迦瑪列門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使徒行傳》二十二章3節)
保羅教導提摩太時,新約還未成書,甚至《啟示錄》還未寫出。因此,前兩處的『聖經』顯然指舊約。第二處有一個詞,和合本譯為『默示』,原文是θεόπνευστος(音譯為theopneustos),對應史特朗經文[5]編號為G2315,是由G2316—θεός(神,音譯為theos)和G4154—πνέω(呼吸,音譯為pneō)兩個詞合成,直譯為聖經是神的呼吸。我們都知道不呼吸是無法說話的,因此神的話語就是神的氣息,與神的靈不可切割,與神更不可切割。神的話語是活的,是改變我們生命的大能。
第三處保羅與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祭司長老辯論,證明耶穌就是聖經預言將來的彌賽亞,他所用的也是舊約經文,包括摩西五經、大小先知書、詩篇等。第四處亞波羅也同樣用舊約聖經駁倒猶太人,證明耶穌就是彌賽亞。第五處提到勤勉且有智慧的庇哩亞人,雖聽了保羅所傳講並證明彌賽亞耶穌受死復活、賜人永生的驚天奧秘,卻並不因保羅名氣大而輕信,因此天天查考聖經以驗證保羅所說是否屬實。結果他們信的人很多,因為仔細查考後他們確認彌賽亞就是耶穌。我希望大家都能成為庇哩亞人,因為單是查考耶和華的七個節期就足以證明耶穌是彌賽亞。我個人認為保羅讓許多猶太人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少不了對耶和華七個節期、尤其是前四個節期的詳細講解,他將耶穌服侍過程,祂的出生、所作所為、說的話、上十字架過程及祂的復活,如何對應與應驗神所訂的節期,詳詳細細、原原本本地傳講出來。我相信這也是我們向猶太人傳福音所當用的方式。在此還要勉勵大家多多使用查經軟體,研究原文聖經。前述史特朗經文彙編便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第六處是主耶穌對前來試探祂的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祭司長老所說的。祂說他們因為不明白聖經(英文是scriptures)所以不認得祂(是彌賽亞)。此處聖經指的也是舊約,包括妥拉。第七處使徒保羅自述是在迦瑪列門下嚴謹地照著律法來受教。此處律法從希伯來根源的概念上就是妥拉、舊約聖經。
綜上,神的話語是活的,是祂的呼吸和氣息,神吩咐以色列竭力遵守。之所以要遵守這七個節期,是因它們預先表明瞭彌賽亞來時必將應驗的事。藉著遵守節期熟悉其間的細節,一旦彌賽亞來臨,只要觀看所發生的事(英文是the things)便可知『那一位』就是彌賽亞。這便是節期的用意。
接下來請大家將注意力放在『事』這個詞上,英文採用複數形態things來表達。此處指的是哪些事?讓我們來看《路加福音》二十四章發生在以馬忤斯路上的一段對話:
(耶穌與兩位面帶愁容的門徒在在一起,他們還未認出復活的耶穌。)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What things)呢?
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the things)嗎?
耶穌說:什麼事呢?(What things)(事實上,《約翰福音》一半以上的篇幅是記載耶穌受難前一週在耶路撒冷發生的事。耶穌故意問他們要聽他們怎麼說。)
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裡,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裡去,所遇見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沒有看見他。
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希伯來文為『彌賽亞』)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9-26節)(耶穌教導他們,先知所預言的那麼多細節,照你們剛才所說的,不是都應驗了嗎?!為什麼你們沒有相信呢?)
上面這段經文第26節《和合本》翻譯為『這樣受害』,英文欽定本(KJV)譯為『suffer these things(直譯為遭遇這些的事)』。此處的『這些事(these things)』指的就是彌賽亞遭遇的苦難——鞭打、掌摑、肋旁扎槍流出血與水、手腳被釘等——在舊約裡早已預言。’又進入他的榮耀’這句話中的’榮耀’,正是《約翰福音》十七章所指的’榮耀’。那時耶穌向天父禱告: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約翰福音》十七章1節、5節)。保羅也在《腓立比書》中寫道(耶穌)……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利比書》二章7-9節)耶穌順服天父降卑至死,所得的榮耀就是——復活後父神將祂恢復到創世以前與天父同樣永恆、至高的榮耀裡。
因此彌賽亞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裡,這些指著耶穌的事情早已寫在聖經裡,耶穌這樣應驗出來,豈不是應當的嗎?!於是耶穌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the things)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加福音》二十四章27節) KJV對此句的翻譯更為直觀:And beginning at Moses and all the prophets,he expounded unto them in all the scriptures the things concerning himself. 這句話直譯為:耶穌將關於祂自己的事——就是祂所要應驗和成就的事——所涉及的經文都詳細講解。門徒聽後如同華燈初亮,頓時通透明白了。
第三章 聖經預言入門經文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關於聖經預言入門的幾處經文。
第一處經文:
奉耶和華(יהוה)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詩篇》一百一十八篇26節)
Blessed is he who comes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Baruch habab’shemיהוה
這句經文是明白聖經的一把重要的’鑰匙’,關係重大。何以如此?因為這句經文要應驗兩次!這是耶穌自己說的。第一次應驗是耶穌第一次來時,《馬太福音》二十一章9節有相關記錄: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稱頌的話)歸於大衛的子孫[6]!奉主(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這是第一次以彌賽亞的位份稱頌耶穌,從而應驗詩篇一百一十八篇的預言。第二次應驗是耶穌再來時,記錄在《馬太福音》二十三章39節,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就是耶穌親自解開的奧秘——《詩篇》一百一十八篇要應驗兩次:
第一次,祂先被以彌賽亞至尊來歡迎,後遭棄絕。從今以後不得再見我,表明並非永不再見,祂應許、也在等候,到末世以色列十二支派都有人得救,以色列迎來屬靈’大復興’、承認曾被棄絕的彌賽亞耶穌、呼喊祂回來之際,祂就會回來。這便是這則預言的第二次應驗。如今我們活在耶穌的兩次來臨之間,而且距這則預言第二次應驗越來越近了。
第二處經文在《以賽亞書》四十六章9-10節,神透過以賽亞記下的話:
你們要追念上古的事(the former things)。因為我是神,並無別神;我是神,再沒有能比我的。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the things that are not yet done)……
神親自啟示,外邦人所認為的’神’都不是神,因為它們中沒有哪個能像我耶和華神一樣,從起初就把末世的事都已寫明。此處的起初,希伯來文為ברשית,音譯為bereshit,史特朗經文編號H7223。它指的就是《創世紀》一章1節中的起初(in the beginning),史特朗經文編號H7225[7]。在創造宇宙萬物之初,神已把以後所要彰顯的救恩並成就的事(the things)隱含其中。此處的『the things』就是我們前面所討論的那些事。它們彰顯在耶和華神的曆法與七個節期裡。四個春季節期,預示耶穌第一次來、完成救贖的工作;三個秋季節期預示祂以萬王之王掌管全地、千禧年國度降臨。耶和華神所定的曆法和節期,與祂所創造的日月星辰的運行緊緊相連,正如《以賽亞書》所言,祂早已將救恩寫在自己的曆法與天象裡。
第四章 曆法與節期的基本概念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創世紀》一章14節)通過光體運行,希伯來曆中每天從日落開始,每月從觀測到耶路撒冷新月開始,節令、日子、年歲通過天體運行的記號而定。創造宇宙天地的主宰這樣制定曆法,為要彰顯自己的救恩計劃,實在太神奇、太驚訝、太奧秘了!耶和華的節期正是這樣制定的。
我們以一份符合聖經的希伯來曆圖表為範例,先從宏觀的角度來建立基本框架。
方框中第一行列示了希伯來曆中十二個月的名稱,從亞筆月、以珥月直到亞達月。亞筆月又稱尼散月,是每年的第一個月,位於圖表陽曆3、4月間。春季第一個節期逾越節在亞筆月14日。亞筆月15日至21日是為期七天的除酵節。西彎月暨第三個月,有七七節。提斯利月,也稱以他念月,是第七個月,位於圖表陽曆9、10月間。住棚節三個秋季節期均發生於該月:提斯利月1日新月出現即進入吹角節,10日為贖罪日,15日開始到21日是為期七天的住棚節,第八日暨22日是『最大日』。最後一個月為亞達月。希伯來曆法中約每十九年間出現七次閏年,遇閏年需多加一個月,暨亞達閏月。
以下為希伯來曆的常用計算方法:
1. 一天(Day)開始於日落;
2. 一週(Week),即七日的頭一日,開始於星期六日落; 3. 一個月開始於耶路撒冷新月出現,需有兩位受過訓練的見證人分別同時觀測到新月。觀測時間從某月第29天日落開始,若滿足兩位見證人同時觀測到新月,則宣佈新的一天進入新的月份;若不滿足以上條件,例如遇到下雨等情況,則本月應為30日,順延一天進入新的月份; 4. 一年(Year)開始於亞筆月[8]1日[9],而非猶太教所教導的提斯利月1日為新年(Rosh Hashanah)。每年耶路撒冷的大麥成熟後,就可收割、烘烤、磨粉,製作麵包或餅,在初熟節獻祭。因此,亞達月末觀測到新月之際,若大麥已成熟,則進入新年;若尚未成熟,則需加入亞達閏月; 5. 安息日(Weekly Sabbath Day)是一週的第七天[10],暨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耶和華神要我們守安息日[11]; 6. 大安息日(High SabbathD ay或稱Grand Sabbath Day)是節期的頭一日與最後一日。例如為期七天的除酵節,第一日與第七日均為大安息日。唯有瞭解此概念,知道它不同於上述安息日,才能對聖經中諸如耶穌上十字架等重要時間節點有正確的認識。 |
由此可見,耶和華神的曆法是如此鮮活!一方面,祂竟然需要地上的兩個見證人在耶路撒冷與祂配合才能成立;另一方面,這曆法是由祂而定——穀物成熟難以預測,因為從府庫中帶出多少風、降多少雨都是由耶和華神自己決定,而不是巴力等假神決定。神的曆法不是事先固定、一成不變的,不像人所定的規則,無論是猶太曆還是太陽曆都是定死的,不是活的。神透過這套曆法活顯祂才是又真又活、掌管一切的。所以當我們瞭解並活在這套曆法裡,便會覺得一切都與神息息相關。這真是太有意思了!
我們以邁克·儒得(Michael Rood)符合聖經和農業校正的希伯來曆法為例,對以上計算方法細化講解。圖中展示的是創世6018年細罷特月的日曆。細罷特月是一年的第十一個月,對應太陽曆為2019年一到二月之間。
【神的一日】《創世紀》第一章中神每天的創造都有有晚上,有早晨這句話。地是……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這清楚表明為何希伯來曆是從日落開始,希伯來曆跟神的話語完全契合;神設計日月星辰的運行為要彰顯自己的節令,開宗明義就非常厲害。
【神的一週】圖表框的第一行列示了一星期的七天,從第一天開始到第七天為止,出自《創世紀》。神說’要有光’……就把光暗分開了……是頭一日。第二天,神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 ……回歸聖經,我們可以看到,一週的七天中,第一天到第六天沒有名字,只稱為day one(第一天)、day two(第二天)、day three(第三天)直到第六天。神從未將哪一天起名為Sunday(星期日)、Monday(星期一)、Tuesday(星期二)等這些稱呼,唯獨第七天有個特別的名字——安息日(希伯來文是שַׁבַּת,音譯為Sabbath)。Sabbath這個詞語的字根是七,因此神賜福給第七日稱之為安息日。反觀如今世界上使用的星期,無一不是偶像的名字:星期日(Sunday)是紀念太陽神的日子,星期一(Monday)是紀念月神的日子……正因活在外邦掌權的時代,我們必須要回歸聖經。我堅信耶穌回來運行祂千禧年國度時定會恢復耶和華神所定的希伯來曆。
【神的一月】圖表框第一個數位1代表細罷特月1日,是希伯來曆第三天。太陽曆開始於淩晨,而希伯來曆開始於日落,二者有六小時之差,因此對應太陽曆是星期一日落到星期二日落。因此研讀聖經時不要將希伯來曆和太陽曆混淆,誤以為’七日的頭一日’是星期一,而錯過’復活’及’初熟的果子’等奧秘。我們將在後面詳細講解。我們的思維要從長期的傳統調整到神的曆法並不容易,需要持續訓練。
【神的一年】真正符合聖經的曆法(Biblical Calendar)要根據農業校正並結合新月觀測而定(based on Agriculture and New Moon)。年度的開始、月度的開始、是否要添加閏月等,均要根據農業及兩個見證人對新月的觀測結果。(圖片中展示了耶路撒冷上空一抹新月婀娜多姿的身影。)新月並不容易被觀測到。觀測者要在新月出現前的兩三天便保持警覺,知道新月將出現的方向,並留意觀察。新月的出現通常只有二、三十分鐘到一個半小時。因此必須警醒等候(watch)。在末世的生活中我們也要有同樣的態度,要警醒觀察徵兆(sign),免得錯過。
圖片為邁克·儒得(Michael Rood)和同工們在耶路撒冷聖殿東邊的橄欖山撒大麥種,用以觀測來年大麥成熟的時間,從而確定亞筆月的時間。大麥成熟後觀測到的第一抹新月為亞筆月(Abib)1日,是希伯來曆新年,通常在春分之後、格裡高陽曆三月到四月間。
【神的節期】將神的節期放在一年12個月的圓盤中(見左下圖),可以清楚看出節期的分佈。圓盤黃色的外圈為希伯來曆各月,自尼散月開始到順時針到亞達月結束,黑色的內圈為太陽曆。
從右半邊起,首先是第一個月尼散月(Nisan)14日的逾越節(Pesach);除酵節在15日,要吃無酵餅七日;隨後是初熟節,通常坐落在尼散月,計算方法後續講解。七七節(Pentecost),通常在西彎月,對應太陽曆4到5月間,為紀念耶和華在西奈山以號角般聲音對以色列人頒布十誡、領受妥拉。以上四個為春季節期。左下方進入第七個月提斯利月(Tishri),短短十五天吹角節(Rosh HaShanah)、贖罪日(Yom Kippur)和住棚節(Sukkot)先後啟動。以上三個為秋季季節期。秋季節期從開始到結束僅有二十二天[12],由此可知末世一系列事件一旦啟動也會速速成就。左邊第九個月基斯流月(Kislev)有光明節(Hanukkah),耶穌也去耶路撒冷守此節。春季節期為應驗耶穌第一次來,秋季節期為應驗耶穌第二次來,與《啟示錄》大有關係。
【大安息日】七天節期中的第一日和最後一日為大安息日גָּדוֹלשַׁבָּת(high Sabbath)。以除酵節為例:大麥成熟、耶路撒冷兩個見證人觀測到新月,進入新年亞筆月。亞筆月10日要選定逾越節羔羊。神所選的逾越節羔羊——耶穌正是在這一日騎驢駒進耶路撒冷[13]。亞筆月14日黃昏羔羊被宰殺,15日進入為期7天的除酵節。15日與21日就是大安息日。
【初熟節的演算法】初熟節在逾越節後週安息日的次日[14]。因此初熟節必落在七日的頭一日,對應星期六日落到星期天日落。初熟節也必落在亞筆月16至22日間,具體日期取決於逾越節在一週中所處的位置。可見神曆法何等鮮活!當我們清楚瞭解耶和華的節期後,會開始研習四福音書中耶穌七十個七的服侍。耶穌被釘十字架是在第幾天、如何應驗三個晚上三個白天[15]、第三天復活[16]的預言、初熟節在第幾天。當一切日期都對準後,我們才能清楚地明白耶穌最後一週的經歷。
【五旬節的演算法】五旬節即七七節,是初熟節算起滿七個安息日的次日[17]。因此七七節是在初熟節起算的第五十天,也與初熟節一樣落在七日的頭一日,就是太陽曆的週六日落到週日日落。這樣的演算法裡同樣有神的奧秘,我們後續詳解。七七節共慶祝7天,因此這7天的頭一日與最後一日也是大安息日。
第五章 節期的深刻涵義
一、節期與節令的希伯來探源
節期與節令的希伯來原文是同一個字מועד音Moed,意思是預訂,例如某個預訂的時辰、一個出於協定或指定的會面或婚約。史特朗經文彙編中,מועד(音Moed)的編號是H4150,對該詞的英文解釋為:
- Appointment: A time that is repeated time after
- Company: A group that meet at specific [freq.224]| kjv: congregation, feast, season, appointed time, assembly, solemnity, solemn days, sign, synagogue
釋譯為:
1)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複出現的時段,例如鸛鳥重複性地在某個季節出現、某個季節離開;
2)持續在特定時段會面的群體、指定會面的時段或地點。這是從第1)條引申來的。例如耶和華神規定每年亞筆月14日所有以色列男丁都要去耶路撒冷慶祝逾越節。慶祝的目的正是預演,好讓人能在預言應驗時知道耶穌就是彌賽亞。
耶和華的節期就是上帝自己所預定的時間。我們已分享過創世第四日神所作的工[18],神在這日創造了光體來作記號,為要定節令、日子和年歲。(節令מועד 音Moed),排在節令、日子、年歲的第一位,是神創造光體作記號的首要目的;定日子方能定準每週的開始,從而定準安息日;定年歲要根據新月和農作物來確定新的月份和年份。令人驚奇的是,神從創世之初就已將創造(creation)與救贖(salvation)心意和所隱含的意義表明出來,並非撒旦反叛了祂才制訂一個救恩計劃來應對。在創世以前神已知道所要發生的一切事。祂的救恩——心意、旨意與計劃與創世一起展開。《啟示錄》中揭示了耶穌就是創世以來被上帝指定的羔羊[19]。祂的救贖及榮耀國度在地上應驗,都與節令息息相關。
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耶和華的節期,你們要宣告為聖會的節期。(《利未記》二十三章2節(和合本))
Speak unto the children of Isreal, and say unto them, Concerning the feasts of the LORD, which ye shall proclaim to be holy convocations, even these are my feasts.(Lev23:2,KJV)
以上兩個版本的翻譯,英王欽定版(KJV)對於耶和華的節期翻譯得更為清楚。為便於對照,將KJV版本直譯中文如下,備註為KJVP版本:
你要對以色列人說:關於耶和華的節期,這些節期要宣告為聖會(H4744),實際上,這些都是我的節期。(KJVP)
由此可見,這不是以色列人的節期,也不是外邦人的節期,而是耶華神的節期,是祂指定要與我們會面的日子。耶和華要摩西對以色列人講關於耶和華的節期,並在句末再次強調——這些是我的節期(my feast)。
此外,『以色列人』在KJV的翻譯是『the children of Israel(以色列的兒女們)』。雅各與神摔跤後神將他改名為以色列(Israel),從他繁衍出十二個支派,便稱為以色列的兒女。
二、節期、聖會就是預演彩排
以上經文中的聖會(holy convocation),希伯來文為מִקְרָא(音譯miqrā,發音是mik-raw’),史特朗經文彙編中編號為H4744,該詞從H7121而來。解釋如下:
Something called out, that is, a public meeting(the act, the persons, or the place); also are rehearsal: assembly, calling, convocation, reading.
該詞在KJV中出現23次,譯為『彩排、預演(Rehearsals)』。耶和華神要人們在這些祂所定的節期與他一同慶祝、年復一年彩排預演,為使預言事件真正發生時人能預備好。譬如逾越節已歷經千年預演,真正的逾越節羔羊——耶穌,正是在耶路撒冷逾越節羔羊被宰殺之時被釘十字架,許多細節一一印證。春季節期已經應驗,我們正在等候秋季節期的應驗,迎接彌賽亞的再來。耶和華的節期,正是我們的彩排!
我們以最基本的節期安息日來看神的心意:
六日要做工,第七日是聖安息日(Shabbat),當有聖會(mikra);你們什麼工都不可做。這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利未記》二十三章3節)
由此可見安息日是以週為計算單位的節日,當有聖會(mikra)。這樣一個節日彩排的是什麼?我們要建立『千年日』的概念。聖經說千年如一日[20],猶太人、拉比們都知道大衛之子彌賽亞將在創世後第七千年、按千年日就是第七日來執掌王權,建立千年國度。因此每週第七日守安息日,安靜地讀經、分享、不忙碌、享受與神的同在,就是在彩排第七千年與神同在的日子,思念並盼望這日子的到來。
二、季節性節期的屬靈時間觀
有了對聖會的了解,我們進一步了解季節性的節期。
耶和華的節期,就是你們到了日期要宣告為聖會的,乃是這些…(《利未記》二十三章4節)
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節、七七節、住棚節,一年三次,在耶和華—你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申命記》十六章16節)
但耶和華你們的神從你們各支派中,選擇何處為立他名的居所(《申命記》十二章5節)
以上經文可以看出,與耶和華神會面的時間、地點都是由神決定的。時間,就是按神自己的行事曆——一年開始於大麥初熟後第一個新月;地點,一年三次要去耶路撒冷慶祝。
我們以下表再次回顧耶和華的七個節期:
第一個月尼散月,有逾越節、無酵節(除酵節)、初熟節;第三個月西彎月有五旬節,暨七七節;以上四個節期構成春季節期,關乎彌賽亞第一次來。第七個月提斯利月,有吹角節、贖罪日和住棚節;以上三個節期構成秋季節期,關乎彌賽亞第二次來。我們現在活在這個節期時程表的什麼位置?
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這樣,你們幾時看見這些事成就,也該知道人子(或譯’神的國’)近了,正在門口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馬太福音》十三章28-30節)
聖經中常用無花果樹比喻以色列。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一日成國[21],正是無花果樹發嫩長葉之時。如今夏天已過七十餘年,很快要進入屬靈的秋季節期。彌賽亞到來的日子真的很近了!
三、立祂名的居所——烈火與300
我們要來進一步瞭解神指定的彩排地點——立他名的居所。
對他說:’你跑去告訴那少年人說,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無城牆的鄉村,因為人民和牲畜甚多。耶和華說: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圍的火城,並要作其中的榮耀。’(《撒迦利亞書》二章4-5節)
地圖正是耶路撒冷。三條山谷貫穿其中,從右到左依次為汲淪谷、泰羅邊谷和欣嫩子谷,看起來就像是神自己的簽名。因為’全能神’的希伯來文אלשדי 音譯EL Shaddai)是由אל 音El 和שד(音Shaddai)兩個詞組成。אל(音El)是『神』;שד 音Shaddai 是『全能』,這三條山谷所形成的形狀正是『全能』這個字的首字母ש(音shin)。神以如此奇妙的方式在立祂名的居所親筆簽名,祂的奇妙大事也必在那裡發生。
譬如Paul Hsieh的兩個首字母PH可以用來作為薛長老的個人簽名,全能神אלשדי這個詞的兩個首字母א 音Aleph)和ש 音Shin 合起來為אש(音 Esh,就是’火’。摩西稱神為『吞噬的烈火[22]』絕非戲言。因為神是忌邪的神,祂的審判如同烈火吞滅!
希伯來字母還表示數值。ש這個字母的數值是300。耶和華讓基甸招聚勇士打戰,從兩萬兩千人中僅挑選三百人,是為什麼?《士師記》清楚記載: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將米甸人交在你手中[23]
當那夜,耶和華吩咐基甸說:’起來,下到米甸營裡去,因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中。……基甸和跟隨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換更的時候,來到營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三隊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著火把,右手拿著角,喊叫說:耶和華和基甸的刀!(《士師記》七章9節、10-20節)
區區三百人打敗十幾萬米甸聯合大軍,不可思議!300(ש)就是神的簽名,好讓以色列人知道是耶和華拯救他們。基甸之所以敢去打仗,且用火攻敵人,因神就是火,全能神自己出手大大打敗敵人。
第二篇 逾越節與除酵節
第一章 神的時程表
一、耶穌知道神的時程表
節期是一場『正裝彩排』,好比演員正式上場、宇航員真正進入太空、一場婚禮前,都要進行預演彩排。所有的節期,都是出於耶和華的神聖約定,祂要在這些時刻親自介入人類歷史。本次課程我們將以逾越節為例看舊約中關於逾越節的經文如何應驗。
耶穌上午九點被釘上十字架、下午三點主動將生命捨棄。此時正是大祭司在耶路撒冷宰殺代表以色列全家的那隻『逾越節羔羊』。耶穌所做的每件事、所說的每句話,都可以在舊約找到根據,祂從不隨己意,因祂曾說’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翰福音》五章39節)’。祂說這話時顯然還沒有新約,因此指的是舊約。耶穌逐一應驗了舊約中幾百條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因此,耶穌既不可能在逾越節之外的任一天受死、除了被釘十架以外不可能有其他死法,也不可能在耶路撒冷以外的任何地方喪命,因為神的話語不可能被擊破,神已事先安排亞筆月14日必須在耶路撒冷守節,一切必按祂的話語精準成就。
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就對門徒說:’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馬太福音》二十六章2節)
耶穌說了這話,就舉目望天,說:’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約翰福音》十七章1節);
耶穌何以知道時候已到?因為這些話早已寫在舊約,必須照字義完全應驗。在以上祂與父神的禱告中,祂完全明白自己的命定、十字架上將完成的救贖之工,祂將應驗自出埃及以來一直預演的逾越節。祂自己就是神認證的逾越節羔羊。
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4-26節)
各人只有承認耶穌為自己的逾越節羔羊、承認耶穌是上帝的逾越節羔羊,祂寶血的功效才會發揮在這人身上;正如《出埃及記》中各家只有預備了羔羊並將羔羊的血塗在門框和門楣上,才能免於被擊殺。守聖餐與逾越節所預表的是同一件事。耶穌已為我們釘十字架,我們罪得赦免後還存在著對祂再來的盼望,就是祂在地上行審判、執掌王權的時候。這正是詩篇118篇要應驗兩次,第一次是’表明主的死’,第二次是’直等到他來。’
二、為何要明白神的時程表?
明白『神的時程表』可以準確地瞭解聖經預言。
復活節是天主教自己設定的節日,它是在一個固定的太陽曆日期[24],與符合聖經的希伯來曆毫無關聯。聖經中並沒有復活節,與之意義相對接近的是初熟節,以2016年為例,這一年的復活節竟早於符合聖經希伯來曆的逾越節!照此順序,耶穌究竟是先復活還是先釘死?!以希伯來曆看,2016年的逾越節對應陽曆4月21日日落到4月22日日落,初熟節對應陽曆是4月23日日落到4月24日日落,比天主教復活節3月27日晚了近一個月。
第二章 處處都是著裝彩排
一、除酵習俗也是著裝彩排
你們要吃無酵餅七天;可是第一天就要把酵從你們的家中除去;因為從第一日起直到第七日,凡吃有酵之物的,那人必從以色列中被除滅。(《出埃及記》十二章15節,聖經新譯本)
這七日之久,要吃無酵餅;在你四境之內不可見有酵的餅,也不可見發酵的物。(《出埃及記》十三章7節
許多民族的傳統中都有春季大掃除。對於以色列人,這個習俗也是著裝彩排,包含了關於彌賽亞的含義。亞筆月14日逾越節那天,母親會將一些帶酵的麵團藏起來,各家開始大掃除,從家中除去所有的酵。晚飯後一家人關上燈、點起蠟燭、拿著羽毛,開始尋找家裡的酵。孩子們被教導發現帶酵的麵糰後不可觸碰,而要叫父親來將之除去。父親會用一根羽毛將酵面掃入一個從未接觸過酵的木勺裡,將盛著酵面的木勺和用過的羽毛一起包裹在亞麻布內,帶到屋外燒掉。整個過程由父親主導。 這樣的習俗成為孩子們記憶中有趣的事。我們從著裝彩排的角度看這個習俗的含義:
- 酵:預表罪或錯誤的教導,參見《哥林多後書》五章21節神使那無罪的(注:’無罪’原文作’不知罪’),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耶穌沒有體驗過什麼是罪,反而替我們背罪,使我們反而可以在耶穌裡稱義。酵還預表錯誤的教導,參見《馬可福音》八章15節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此處的酵,是指與聖經相違背的錯誤教導,無論是來自法利賽人還是世上的各種學說。
- 蠟燭:預表神的話、神話語的亮光,參見《詩篇》一百一十九篇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曾擘餅,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他要門徒吃這餅,就是神的話。為此,無酵節的七天,我們要特別專心研讀神聖潔的話語。光才能除去黑暗。
- 羽毛:預表聖靈,挪去人的罪,參見《詩篇》九十一篇4節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他的誠實是大小的盾牌。
- 木勺:預表木頭、十字架,參見《申命記》二十一章22-23節人若犯該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將他掛在木頭上,他的屍首不可留在木頭上過夜,必要當日將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為業之地。因為被掛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詛的。耶穌把我們的罪(酵)都歸在自己身上,親身擔當這些罪,掛在十字架上受罪的咒詛。因祂受的咒詛我們得了祝福。
- 亞麻布:預表彌賽亞的裹屍布,參見《馬可福音》十五章46節約瑟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鑿出來的墳墓裡,又滾過一塊石頭來擋住墓門。末世先鋒事工曾做過『都靈裹屍布專輯』,我相信這是神特別為末世保留的神蹟,時候到了將發出極大的見證之功效。仇敵的欺騙越發強烈時,神的見證與奧秘也越發彰顯。世人可以對照並做出選擇,審判的結局也將大不相同。[25]
- 把酵清除、拿到戶外焚燒,預表彌賽亞在營外(耶路撒冷城外)受死,參見《哥林多前書》五章7-8節你們既是無酵的面,應當把舊酵除净,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或譯:陰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因為逾越節羔羊耶穌基督已經完成了救贖,所以我們要離開罪。因此逾越節結束後緊隨開始無酵節,要吃無酵餅七日。
若不瞭解節期背景,可能難以理解為何溫良恭儉的彌賽亞要做出如此看似瘋狂的過激之舉。耶穌在耶路撒冷守逾越節,四福音書中共記載兩次。第一次在《約翰福音》二章13-15節;第二次是耶穌上十字架前。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見殿裡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裡,耶穌就拿繩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約翰福音》二章13-15節)
從這個場景我們是否看到耶穌如何踐行除酵節?聖殿是天父的家,耶穌首先在祂父的家裡尋找帶酵的東西。除酵節即將到來前,他先説明天父清理 祂的家。(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馬可福音》十一章17節)聖殿山是不允許做買賣的,但掌管聖殿公會的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卻利用自己的權力圈定特許經營場所,一方面高價買賣祭祀動物謀取暴利,另一方面從兌換符合要求的銀錢牟利[26]。原來耶穌所做的正是在成全妥拉(律法)的一點一畫。
二、逾越節羔羊揀選程式中的預演彩排
你們吩咐以色列全會眾說: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著父家取羊羔,一家一隻。若是一家的人太少,吃不了一隻羊羔,本人就要和他隔壁的鄰捨共取一隻。你們預備羊羔,要按著人數和飯量計算。要無殘疾、一歲的公羊羔,你們或從綿羊裡取,或從山羊裡取,都可以。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黃昏的時候,以色列全會眾把羊羔宰了。(《出埃及記》十二章3-6節)
根據聖經記載,家家戶戶要在亞筆月十日親自去挑選一隻代表自家的逾越節羔羊,並檢查四天。若四天裡發現羔羊有瑕疵,無論是只有一個腰子或眼睛有瞎等情況,還來得及退換。因為逾越節羔羊預表的是神完美聖潔的獨生愛子耶穌,必須是無瑕疵的。
我想從兩個層面分享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第一個層面,我認為耶穌在天上被檢查了四天。我們已講解過『千年如一日』的概念。耶穌在創世以來(from creation,縮寫為F.C.)第3998年住棚節降世為人,按’千年日’概念正是’第四天’[27]。我們曾多次分享過『約翰福音第十七章的絕密天機禱告』。耶穌在向天父的禱告中,請求父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約翰福音》十七章5節)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在《創世紀》一章1節之前,耶穌是與神同享榮耀的,但從創世以來祂因著被選定為神的逾越節羔羊而被降卑。撒旦位高權重之時,耶穌身為神獨生愛子卻身份卑微地接受各樣檢驗,歷經四千年毫無瑕疵,與撒旦一早就被查出詭詐形成強烈對比。耶穌降世為人後仍不斷降卑,成為僕人的樣式服侍眾人、作多人贖價,背負世人的罪被釘十架遭天父棄絕。祂斷氣前發出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二十七章46節)的呼求,是人最卑微的境地。然而正因祂完全順服,從至高降到至卑,天父在三天三夜、第三天將祂復活,升到最高坐在諸天最高者的右邊[28],回到神同等的榮耀。
第二個層面,耶穌在地上也被檢查了四天。祂在尼散月10日進耶路撒冷[29],此後四天中歷經祭司長老、彼拉多、希律檢查,卻查不出任何罪。祭司長和公會要控告耶穌,雖有好些人來作假見證,總得不著實據[30];彼拉多代表了伏在撒旦權勢下的當勢政權,查不出耶穌的罪,但囿於以色列宗教領袖的壓力不敢釋放耶穌,卻在眾人面前洗手表明自己的清白[31];就連出賣耶穌的猶大,即便全人已被撒旦掌控,也不得不承認耶穌的無辜,出去吊死了[32]。由此可見,就連撒旦也查不出耶穌的罪來。
三、迎接神羔羊的彩排預演
我們回到《創世紀》看與耶穌上十字架息息相關的一件事。
地圖中顯示了三條山谷。聖殿的位置就在地圖左上方的摩利亞山(Mount Moriah)上,下面是泰羅邊谷(Tyropean Valley)。圖中有一圈紅色邊界是耶路撒冷城。橄欖山(Mount of Olives)則在東邊靠近汲淪溪(Kidron Valley)附近。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之後過了汲淪溪來到橄欖山[33]。西邊有錫安山(Mount Zion)和欣嫩子谷(Hinnom Valley)。以色列人曾在欣嫩子谷讓自己的子女經火、獻祭給摩洛神[34]。地圖中以淺藍色標註出這三條山谷,正是我們所講解過的『神的簽名』ש—。
上帝要亞伯拉罕獻以撒,是為了預演未來要發生的事,以便在事件真實發生時,人們可以知道這是神一早定下的心意。亞伯拉罕獻以撒的路徑和地點記錄在《創世紀》二十二章2節:
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亞伯拉罕帶著兩個僕人和以撒從別是巴起行,到第三日遠遠望見那地方,便讓僕人和驢就地等候[35]。圖中藍色線條是僕人所行線路。藍色線的盡頭就是後來的聖殿,在大衛時期那裡成為耶布斯人的’脫粒場’暨曬谷場,它地勢平坦且風速適中,利於糠粃和谷粒分開[36]。耶和華神讓大衛向耶布斯人阿珥楠買下此地。
紅色線條是亞伯拉罕和以撒所行的線路。以撒背著木頭,如背十字架,與亞伯拉罕一起走到山頂。亞伯拉罕在那裡建了一座祭壇[37]。
地圖示註了聖殿的位置。摩利亞山頂位於耶路撒冷城北大馬士革門外,是介於橄欖山與錫安山之間的山脊,東有汲淪溪,西有欣嫩子谷,南有泰羅邊谷。亞伯拉罕一行從海拔600米左右的別是巴向南行至海拔741米的『阿珥楠脫粒場』所在地,留下僕人後與以撒行至海拔777米左右的摩利亞山頂(見等高線地形圖A點)。
從鳥瞰圖可以看到,正方形內的黑點即是聖殿所在地,對應位置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中部找到。等高線地圖中還特別標註了『骷髏地』所在地。
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世紀》二十二章2節)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祭壇)起名叫’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的意思),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世紀》二十二章14節)And Abraham called the name of that place Jehovah Jireh: as it is said to this day. In the mount of the LORD it shall be seen.(KJV)。
祭壇名為『耶和華以勒』,在海拔777米的摩利亞山頂,即紅色線路圖的頂點。以上經文中『必有預備』對應KJV的翻譯是it shall be seen(必被看見),希伯來原文為(音譯raw-aw』),史特朗經文編號是H7200。Raw-aw’的英文註解為’to see’,若不明白神的奧秘,翻譯為’必被看見’是很難理解的。然而這一句是亞伯拉罕所發的預言——將來在這裡人們必會看到上帝自己所預備的羔羊。
如圖所示,圖中A點為亞伯拉罕獻以撒之處,B點即為主耶穌釘十字架之處,位於A點正下方。摩利亞山的這一面歷經切割,石頭被用於建造旁邊耶路撒冷的城牆。大馬士革城門外有一條馬路,位於現在現今城門外馬路下方30-40英尺處。因耶路撒冷在歷史上多次被毀、多次在原址重建。羅馬帝國時代,釘十字架的酷刑只用於叛國等重罪,以昭告天下、殺雞儆猴,因此犯人會被釘在大馬路上,讓許多人看見。耶穌正是被這樣釘在大馬路上,被許多人看見並嗤笑[38]。亞伯拉罕所發的預言就這樣應驗!
位於聖殿山北面的彼拉多巡府,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起始之處。彼拉多在此說:留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眾人都回答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於是耶穌便被交給人釘十字架。[39]耶穌從此處出發,背著十架出大馬士革門,沿紫色線路行到摩利亞山,與以撒背木頭的線路不謀而合!上帝話語不可擊破,歷經幾千年時空精準應驗。
各各他骷髏地位於大馬士革城門外的摩利亞山花園墳墓旁。紅圈標識處明顯可見一張骷髏臉。
接下來我們要講解亞筆月10日所發生的事,因它牽扯到開篇所提及的『《詩篇』一百一十八篇要應驗兩次』。亞筆月10日發生的大事,就是耶穌騎驢駒進耶路撒冷。圖中右上方紫色路線為耶穌行進路線,從橄欖山沿城外大馬路進入大馬士革門。傳統上認為耶穌從東門進入顯然有誤的,因東門直達聖殿,絕不可能發生驢駒進入聖殿這樣的褻瀆行為。圖中左上方藍色路線是每年亞筆月10日大祭司從伯利恆取回為以色列獻祭的羔羊後進聖殿的線路。根據大衛王所定禮儀,此羔羊須從伯利恆訓練有素的利未祭司所看守的獻祭羊群中選取。兩條線路一左一右,自圓圈處大馬士革門交匯。
當我們進一步研讀騎驢駒事件細節,會發現整件事都是耶穌特別安排的[40]。亞筆月10日正是選取逾越節羔羊的日子。耶穌精準選定時機,讓門徒預備驢駒,在從伯利恆選取羔羊歸來的大祭司進入前,搶先一步進入大馬士革門。過程中,民眾們以棕櫚枝及衣服鋪在地上,以君王身份迎接耶穌進城,並開始呼喊彌賽亞經文——《詩篇》一百一十八篇:和散那!奉主(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41]此時合城民眾翹首以盼大祭司歸來。數千祭司手拿棕櫚枝,列隊站在大馬士革門通往聖殿的紅色線路兩旁。當他們看到有人進城,以為是大祭司,便按著傳統開始呼喊「彌賽亞來!」
民眾聽見後便跟著大聲應和。當時在場的,除耶路撒冷本地居民外,還包括幾十萬自各地來守節的男丁和他們的家屬們。和散那就是拯救的意思,而耶穌的名(יֵשׁוּעַ音Yeshua)正是「耶和華拯救」的意思。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詩篇一百一十八篇『彌賽亞到來』的預言應驗了!可想而知此事令法利賽人何等不悅[42]。他們未曾想到,萬民竟對著從大馬士革門緩緩而入的耶穌同聲宣告彌賽亞到來!他們認為這是對神極大的褻瀆,因此強令耶穌制止祂的門徒。耶穌當場宣告: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43]這句話清楚表明,上帝的話語不可擊破,必要應驗。若無人呼喊,耶穌可以命令這些石頭來呼喊!
耶穌所應驗的逾越節預言的含義無法勝數。在此略舉一二,各位可再進一步挖掘:
- 伯利恆:逾越節羔羊取自伯利恆,耶穌恰出生於伯利恆。祂本是拿撒勒人,只因凱撒讓天下人第一次報名上冊,瑪利亞不得不在產期臨近時回到本鄉伯利恆,才在那裡生下耶穌[44]。人類歷史時空中跨越千年,變數不計其數,要將時間、地點、人物完全對準以成就逾越節羔羊的預言,若非上帝的大能大力,無人能為。哈利路亞!
- 當節的日子不可:逾越節之後隨即就是除酵節,耶路撒冷滿是前來守節的群眾,包括許多已承認耶穌是彌賽亞的信徒,因此祭司和文士怕生亂,原計劃是等節期過後人潮散去,再暗中捉殺耶穌。
過兩天是逾越節,又是除酵節,祭司長和文士想法子怎麼用詭計捉拿耶穌,殺他。只是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百姓生亂。(《馬可福音》十四章1-2節)
然而,耶穌被殺的日子可以是逾越節之外的任何一天嗎?斷然不可。因為妥拉的一點一畫都要應驗!耶穌必要成就耶和華節期的逾越節!我們來看耶穌是如何改變他們的計劃:
‘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耶穌回答說:『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耶穌就蘸了一點餅,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他吃了以後,撒旦就入了他的心。耶穌便對他說:『你所做的,快做吧!’…猶大受了那點餅,立刻就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猶大領了一隊兵,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拿著燈籠、火把、兵器,就來到園裡。(《約翰福音》十三章18節、21節、26節、30節、十八章3節)
沾餅(KJV版本翻譯為‘麵包’更準確)是一個預言性動作,應驗了《俄巴底亞書》一章7節‘與你一同吃飯的設下網羅陷害你(Those who eat your bread shall lay a trap for you.)’。耶穌啟動這個預言性動作後,撒旦才能入了猶大的心。儘管其他門徒全都蒙在鼓裡,在場的只有加略人猶大和耶穌知道這話的意思。耶穌隨之催促猶大立即行動。猶大知道詭計暴露、刻不容緩,便趕去見祭司長老和法利賽人,要求立刻下手。他們連夜趕到客西馬尼園捉拿耶穌,在獻逾越節羔羊之際將耶穌釘上十字架。時間分毫不差!耶穌看似被動,卻是精準掌控一切!
- 士兵抗命不打斷耶穌的腿骨: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抗命何等嚴重,何況在征服天下的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對士兵訓練嚴謹,尤其是專門負責釘十字架的儈子手。彼拉多應百姓要求吩咐打斷死刑犯的腿骨[45](以確保大安息日前可以將他們埋葬而不違反潔淨條例),然而在當天三個死刑犯中只有在耶穌身上未執行這命令[46]。
只是來到耶穌那裡,見他已經死了,就不打斷他的腿。惟有一個兵拿槍扎他的肋旁,隨即有血和水流出來。(《約翰福音》十九章33-34節)
士兵通常只是執行長官命令,然而當時那士兵竟然單單在耶穌身上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另一位士兵扎了耶穌的肋旁留下血和水。為何要記錄這些細節?因為耶穌的腿骨不能折斷,乃是與神在舊約中關於逾越節羔羊的規定有關。當所發生的一切都精準地實現神的預言時,人就知道一切都是神的作為。耶和華的七個節期裡充滿上帝豐富而細緻的救恩奧秘。當我們研讀並在上帝的希伯來曆裡守節,便會對神的救恩產生不斷更新的認識,對耶穌再來產生榮耀而真實的信心和盼望!
- 亞筆月10日進入耶路撒冷:這一事件是耶穌主動安排,在此之前耶穌從未公開表明自己是『彌賽亞』,這個事先隱藏的奧秘為何要在這日揭示?這是為了真實應驗舊約聖經的『彌賽亞經文』,一處在《詩篇》一百一十八篇: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耶和華啊,求你拯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亨通!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
另一處在《撒迦利亞書》九章9節: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
先知撒迦利亞記下將來彌賽亞的來臨,不是騎馬、而是『謙謙和和地騎著驢』。耶穌騎著祂特別吩咐門徒去找的那頭’從來沒有人騎過的’驢駒進城,合城歡呼,正式宣告彌賽亞的到來。這樣的場景,史上僅有一次。儘管很多人試圖以偽造和欺騙的方式宣告自己是彌賽亞,都不可能成真,因為彌賽亞君的出現必須符合《但以理書》六十九個七的預言,時間唯一且特定,事件已發生,無法重演或造假!耶穌第一次來是要為世人釘十字架,好使人得著永生。第二次來,祂將回來作王掌權。這就是我們的彌賽亞。
四、約拿密碼初探
我們先對耶穌上十字架如何成就『約拿的神蹟』建立一個基本概念,後續再詳細學習。創世以來第4028年的亞筆月10日,就是選定逾越節羔羊的日子,耶穌騎驢駒進耶路撒冷。這天是安息日,對應太陽曆週五日落到週六日落。傳統的教導通常是耶穌在週日騎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是不正確的。因為耶穌所安排的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耶穌為何要做這樣的安排?我們知道,耶穌是不可能違背妥拉裡的『一點一畫』。妥拉規定安息日人與做工的動物都要去休息:
六日你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出埃及記》二十三章12節)
然而,若驢駒子是『從來沒有做過工』,也就不需要休息。惟有如此安排才不會違反神的話。這才是需要尋找從未做過工驢駒的背景。
由此可以推算,亞筆月14日對應週二日落到週三日落,因此耶穌斷氣的時間在週三下午三點,被送入墳墓的時間在下午五點,因為六點日落後便進入15日,開始為期七天的除酵節。逾越節晚餐正是從15日的日落(對應太陽曆週三傍晚)開始。初熟節在逾越節後的週安息日(暨亞筆月17日)次日亞筆月18日(對應太陽曆週六日落至週日日落)。只有按耶和華的曆法,我們才看出耶穌在十字架上是如何成全‘三個晚上(15日週三晚、16日週四晚、17日週五晚)、三個白天(、15日週四晝、16日週五晝,17日週六晝)、且在第三天復活(17日日落前復活)’這三個條件,從而正式上演了约拿的神蹟。
耶穌上十字架發生在創世以來4028年亞筆月14日的日落以前,對應西元28年4月28日;耶穌的復活發生在創世以來4028年亞筆月17日的日落以前,對應西元28年5月1日。耶穌復活的日子正好是週安息日,因此次日暨亞筆月18日便是初熟節,對應太陽曆週六日落到週日日落。聖經記載耶穌復活以後,他們(已睡聖徒)從墳墓裡出來,進了聖城,向許多人顯現[47]。這些聖徒就是耶穌在初熟節獻給天父的『初熟的果子』。
聖經清楚地記載耶穌到伯大尼馬利亞家中是逾越節前六日[48],要將後續所發生的一切事件細節對齊,惟有按耶和華的曆法。一直以來羅馬天主教將耶穌受難定在星期五(Good Friday),是不正確的。
第三篇 初熟節、五旬節
第一章 詳解初熟節
一、初熟節時間線索回顧
時間 | 事件/節期 | 備註 |
亞筆月10日 | 選定逾越節羔羊 | |
亞筆月10-13日 | 檢查逾越節的羔羊四天 | |
亞筆月14日 | 宰殺羔羊 | 逾越節後就是為期七天的除酵節,兩個節期共八天,因其連續而常被互稱。 |
亞筆月15-21日 | 七天的無酵節 |
初熟節是逾越節後安息日次日。安息日是《創世紀》中一週裡唯一被命名的一日,是一週的第七天,對應太陽曆週五日落到週六日落。若亞筆月15日是安息日,安息日次日暨16日就是初熟節,這是與逾越節間隔最短的初熟節;若亞筆月15日是第一日,則需等一週後的第一天暨22日才是初熟節,這是與逾越節間隔最長的初熟節。因此初熟節的時間不是固定某天。掌握此概念才能還原出耶穌上十字架那一年時的逾越節是哪一天、初熟節是哪一天、約拿神蹟三天三夜如何成就。
二、探究兩個’神奇事件’
事件一:已睡聖徒的復活
事件記錄在《馬太福音》二十七章50-53節,在兩個時間節點被提到。第一次是耶穌斷氣但尚未復活時,墳墓也開了,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第二次是到耶穌復活以後,他們從墳墓出來,進了聖城,向許多人顯現。死人本是平躺的,但這些聖徒在耶穌受死後卻坐起來,但還無法活動,直到耶穌復活後才從墳墓出來。這與初熟節的含義大有關係。
事件二:耶穌’區別對待會眾’
事件分別記錄於《約翰福音》二十章16-17節:
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以及《馬太福音》二十八章8-9節:
婦女們就急忙離開墳墓,又害怕,又大大地歡喜,跑去要報給他的門徒。忽然,耶穌遇見她們,說:’願你們平安!’她們就上前抱住他的腳拜他。
耶穌為何不讓馬利亞摸祂,卻允許婦女們抱祂的腳?聖經並沒有明講,但通過閱讀上下文便可找到答案。聖經中許多奧秘都要這樣尋找才能尋見。耶穌見到馬利亞時還未升上去見父,而遇見婦女們則是在升上去見父又下來之時。耶穌為何要在那時候上去見父?原來那正是初熟節的早晨。同一時間,時任大祭司該亞法進入聖殿,拿著初熟的大麥在耶和華神面前搖一搖,獻上初熟的祭物。而耶穌則以麥基洗德大祭司的身份進入天上的聖殿獻初熟的果子。
三、初熟的果子
要明白什麼是初熟的果子,就要先理解耶穌對’初熟’的解釋: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十二章23-24節)
人子得榮耀,正是《約翰福音》十七章耶穌在最後的晚餐向天父禱告時所祈求的。祂求父恢復祂在創世以前與父同享、同等的至高榮耀,就是人子受死後被復活、父神將祂從至卑升到至高,回到創世前永恆的榮耀裡。這也隱含了耶穌在創世後便在天上降卑、被檢驗了四天(四千年)才降世為人。因此,人子得榮耀,便是指著耶穌的受死與復活。一粒麥子就是耶穌。耶穌若自己不願意死,就永遠不會死,但仍舊 只是一粒,但祂死了便會結出許多子粒。正如一粒麥子種在地裡朽爛後,長出來的便不再是一粒,而是整捆麥子;耶穌的死帶來的是復活,不只祂自己復活。祂是首先復活的那一位,而祂的復活會帶出許許多多信祂之人的復活。哈利路亞!初熟節所啟示的就是復活!
在《詩篇》一百一十篇4節裡,耶和華起了誓,決不後悔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這是父神對愛子耶穌的承諾!《希伯來書》七章16-17節引述並詳解了此經文:他成為祭司,並不是照屬肉體的條例,乃是照無窮之生命的大能(’無窮’原文作’不能毀壞’)。因為有給他作見證的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因為耶穌這位麥基洗德等次祭司的生命,是永恆無窮、不能毀壞的生命,祂這位祭司獻祭只需獻一次。
四、初熟節獻祭條例的著裝彩排
《利未記》二十三章10節中記錄了初熟節獻祭的條例: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我賜給你們的地,收割莊稼的時候,要將初熟的莊稼一捆帶給祭司。他要把這一捆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使你們得蒙悅納。祭司要在安息日的次日把這捆搖一搖。五旬節也照樣獻上初熟的祭物,所不同的是初熟節獻大麥而五旬節獻小麥。這裡有深刻含義。
我們要來詳細查考耶穌是如何應驗千年來祭司年復一年的著裝彩排。
亞筆月14日黃昏獻逾越節羔羊後,大祭司們要到橄欖山圈選初熟的大麥。圈選的大麥要到初熟節才收割。所謂『圈選』,是把麥桿紮捆立起但不收割,帶著子粒的桿和莖仍在地裡。之所以要圈選,是因這個季節的麥子尚未全部成熟,因此要選出成熟的禾捆立起來。這並非出於法律規定,而是一項與逾越節相關的聖殿禮儀。收割的莊稼被帶到耶路撒冷做成麵粉,由祭司獻上搖祭。這是一項全副盛裝的彩排預演。現代以色列新興的猶太公會成員與聯合聖殿運動的代表們已恢復這個禮儀,他們會在逾越節前的週五到以色列南部內蓋夫一塊靠近Ruchama的麥田裡,圈選最優質的穀物。
耶穌這位麥基洗德大祭司到天上聖殿,是在父神面前履行相應職任。就在大祭司宰殺最後一頭由他親自從伯利恆挑選、代表以色列的逾越節羔羊之際,耶穌斷了氣,主動把靈魂交給父神。此後便有了《馬太福音》二十七章50-53節所描述的場景——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這就是耶穌所圈選的初熟祭物。地上的禾捆預表的正是首先被耶穌復活的這批人,他們先是如被圈選的大麥一樣坐起來,耶穌復活後他們被復活得到不朽壞的身體、進入耶路撒冷,向許多人顯現。到了早上,就在大祭司該亞法在耶路撒冷聖殿搖禾捆之際,他們被耶穌這位麥基洗德大祭司帶到天上作為初熟的祭獻給父神。神的愛子復活、得著榮耀,祂也讓信祂的首批人得著復活榮耀的身體。復活就是初熟節含義的應驗。
由此可以解開耶穌為何區別對待群眾的原因:馬利亞見到耶穌時天還未亮,那時耶穌尚未升上天去見父,大祭司獻祭前是不能被觸碰以免不潔凈,因此祂要馬利亞將此資訊告訴門徒。婦女們見到耶穌,則是在祂完成獻祭後,因此可以觸摸。
只有回歸希伯來根源,我們才能理解所發生事件的關聯性及深刻內涵。一切如此精準到位,正如一百萬隻螞蟻全部排列整齊、無一錯位。
寶座的週圍又有二十四個座位;其上坐著二十四位長老,身穿白衣,頭上戴著金冠冕。(《啟示錄》四章4節)
第二章 詳解復活
一、頭一次復活裡的班次
我們在此要將復活一次講透,從耶穌應驗初熟節到啟示錄千禧年後白色大寶座。保羅深知神的奧秘,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2-23節中進一步解開初熟與復活的奧秘,何時復活、怎樣成就……。
首先,22節: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For as in Adam all die,even so in Christ shall all be made alive(KJV)從英文欽定本可清楚看出,復活使用的’被動式’,是’被復活’,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亞當犯罪是原罪,它隨著生命代代孕育而流傳,使得人在母腹中便有了罪。’照樣’的意思是照相同的模式(pattern)——亞當犯罪所帶出的死與彌賽亞復活所帶出的活,模式相同,但方向相逆。
其次,各人是按著自己的班次復活。23節和合本翻譯為:
初熟的果子是(註:原文無「是,is」)基督;以後,在他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
相比而言,按英王欽定本翻譯重新標注標點符號如下:
But every man in his own order: Christ, the first fruits;after ward they that are Christ’s at his coming. (1 Corinthians 15:22-23 KJV)
因此,個人按所屬的班次復活:彌賽亞耶穌必須是首先復活的,祂若不先復活,就不可能有後面各班次的復活。他在萬有以先;萬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歌羅西書》一章17-18節)第二班是’初熟的果子(the first fruits)’,就是被彌賽亞首批圈選、復活後起來行走、並被耶穌帶到天上作為初熟的果子獻給天父的那一批人。第三班是彌賽亞來時那些屬彌賽亞的,就是耶穌再來時復活被提的,包括我們活著屬基督以及已死的基督徒。我們離祂來的日子非常近了。這個次序如此的清晰,無懈可擊。
關於第三班的復活,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1-54節做了進一步講解。51到52節如下:
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
從經文可見,這一班次的復活,不僅包括已死的,還包括耶穌再來時活著的。無論是死是活,身體都會在極短的一瞬間——量子力學最小時間單位——被改變。這個全球性、一次性事件將在迅雷不及掩耳之間發生,讓撒旦措手不及!這個事件發生在『號筒末次吹響』之時,正是《啟示錄》中第七號吹響之際。死人身體已朽壞的-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2節)
活著的人會如何呢?-注意!我把“我們也要改變” 從52節移到53節如下,因為那是指活著的人:
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注:’變成’原文作’穿’。下同)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3節)
『必朽壞的』是指活著的人,尚未朽壞,但必會朽壞,因為『必死的』。但已死的(已朽壞的)要在活著的人之前復活,正如《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5-17節所揭示的:
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
耶穌再來時,已朽壞在墳墓裡的要先變成不朽的,還活著的人不會再死,身體瞬間改變,從『必死的』變成『不死的』。我們這天然的肉體總會死亡,只有當耶穌再來,啟動復活的奧秘,我們才能脫離死亡。死被得勝吞滅就在這個時刻完全成就。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一章25節對馬大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這句話的原文從英王欽定本可以看得更清楚:I am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直譯過來是我是復活、我是生命。耶穌就是生命的來源。我們的生命是由這生命的源頭所賜。祂的生命不僅只是生命,還可以吞滅死亡,祂正是藉著賜予復活的生命來吞滅死亡。因此祂說,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約翰福音》十一章25-26節)各位,你我若當時在場,想必也會與馬大一樣不知所云。當我們貫穿研讀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所寫的內容,才豁然開朗原來祂是講兩種類別。耶穌從不隨便說話,他話語裡的每個字都隱含著極深的奧秘!
二、兩次的復活
《啟示錄》二十章4-5節提到『頭一次復活』:
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併為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和那些沒有拜過獸與獸像,也沒有在額上和手上受過它印記之人的靈魂,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這是頭一次的復活。其餘的死人還沒有復活,直等到那一千年完了。在頭一次復活有份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可見並非所有人都包括在第一次復活裡。結合《啟示錄》第四章約翰的經歷,第一次復活的人中有坐在神寶座週圍的二十四位長老、一些殉道者、未拜過獸與獸像、也未在額上和手上受過獸印記之人的靈魂。他們將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頭一次復活裡有三個班次,彌賽亞、首批被彌賽亞復活的人、以及耶穌再來時屬祂的人——無論是死是活。他們之所以有福,是因為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也就是說,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與他們無關,因為名字都在羔羊的生命冊上。
其餘的死人都不算在頭一次的復活裡。這批人中包括未在前三班次被復活的人,及千禧年間死去的人。什麼是第二次的死?在白色大寶座前被復活的人要接受審判,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的,就被扔在硫磺火湖裡[49]。這就是第二次的死。
綜上所述,復活分為兩類,一類是『頭一次的復活(the First Resurrection)』,其中包括三個班次,依次為:彌賽亞基督、初熟的果子、耶穌再來時那些屬祂的。’第二次的復活’發生在這之後一千年。伴隨第二次復活的是『第二次的死』。經過這樣的詳細講解,希望大家今後也可以將復活的相關問題傳講清楚。
第三章 詳解約拿神蹟
由於幾千年來基督教會離開希伯來根源,導致對約拿神蹟的教導產生偏差。今天我們要回歸本源將約拿神蹟講解清楚。
一、耶穌啟示《約拿書》是預言
當時,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我們願意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馬太福音》十二章38-40)
這是耶穌對法利賽人與文士所講的話。邪惡的世代如病入膏肓之人,耶穌親自應驗的約拿神蹟,可謂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神蹟。它如同一劑猛藥。若看到這神蹟還不懂、不承認,那就毫無希望了!耶穌在此親自啟示了《約拿書》本身就是一個預言。
二、預言是’模式的翻版’
猶太人的觀念裡,預言是『模式的翻版』,他們認為預言可以不斷重複應驗,當某一模式的要素齊備,就會發生相應的結果。以此理念讀經,可以讀出許多隱含於經文的奧秘。譬如我們曾講解過亞伯拉罕在摩利亞山獻以撒時曾說『在耶和華的聖山必被看見』。這個預言由耶穌完全成就,祂如以撒背木柴一樣背著十架走到摩利亞山頂同樣的位置。上帝要亞伯拉罕獻出他最愛的獨生子以撒而非以實瑪利,幾千年後天父以同樣的模式將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作為贖罪祭掛在十字架獻上。這就是『模式的翻版』。
耶穌親自解開約拿神蹟的奧秘。約拿在大魚腹中不見天日、如入死地,神卻行神蹟使他在大魚腹中不致死亡,三個晚上三個白天後被吐出。此處『大魚的肚腹』代表陰間,耶穌在墳墓三個晚上三個白天、第三天復活[50],正是約拿神蹟的『模式翻版』。歷世歷代所有宗教的教主,哪一位能在生前這樣預言、並在死後照樣應驗?!錯過這個神蹟就錯過了救恩。當我們詳細瞭解約拿的神蹟,才能了解這個神蹟的重要性、張力和震撼力。
三、還原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一)逾越節前六天及第二天
我們首先來還原《約翰福音》十二章1節出現的逾越節前六天及12節出現的第二天,分別是指哪一天?
逾越節前六天,就是亞筆月14日向前數六天,是亞筆月9日[51]。這一天,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並在馬利亞家中受膏[52]。第二天,就是這’前六天’的第二天,暨亞筆月10日,耶穌騎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就以『彌賽亞經文』來迎接他[53]。
(二)此安息日非彼安息日
千年來天主教會和許多基督教會都認定耶穌是在星期五下午被釘十字架,依據是《約翰福音》十九章31節——免得屍首當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許多解經家至今仍存在這樣的誤解,是因為他們沒有回到希伯來根源。當我們查考完整的上下文,便可看出端倪:
那日是預備逾越節的日子……(《約翰福音》十九章14節)
猶太人因這日是預備日,又因那安息日是個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斷他們的腿,把他們拿去,免得屍首當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約翰福音》十九章31節)
從14節可以清楚地看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日子正是宰殺羔羊預備逾越節的日子,對應的時間是亞筆月14日下午三點。幾小時後太陽下山,便是為期七日除酵節的頭一日。我們在前文講解過,這七日的頭一日和最後一日是不同於週安息日的大安息日(希伯來文是גָּדוֹלשַׁבָּת,high Shabbath)。這便是『那安息日是個大日』的意思。
正因過去不瞭解希伯來根源和節期,才會將大安息日誤解為週安息日,從而認定耶穌受難日在週五。現在我們知道天主教幾千年來所定的Good Friday是個錯誤。
(三)最後的晚餐哪天吃
除酵節和逾越節從14日到21日,二者相連所以常被混用。《路加福音》二十二章1節,除酵節又名逾越節近了。正是一個例子。同一章7節除酵節,須宰逾越節羊羔的那一天到了。又是一個例子。嚴格意義上,逾越節是亞筆月14日,下午三點近黃昏是宰殺羔羊的時候,15日開始為期七天的除酵節。猶太人的一天是從日落開始,因此亞筆月14日的晚餐是在(13日)日落之後開始的,這就是最後的晚餐。此時逾越節的羔羊還未被宰殺。
還有一處經文令人困擾,在《馬太福音》二十六章17節:
除酵節的第一天,門徒來問耶穌說:’你吃逾越節的筵席,要我們在哪裡給你預備?……門徒遵著耶穌所吩咐的,就去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到了晚上,耶穌和十二門徒坐席。(《馬太福音》二十六章17-19節)
按照字面解釋,除酵節的第一天是亞筆月15日?難道最後的晚餐是亞筆月15日?那時耶穌已經在墳墓裡了啊!其實,“除酵節的第一天”也可以又稱為“逾越節的第一天,,因此門徒向耶穌詢問逾越節晚餐的預備事宜發生在除酵節前日-亞筆月14日,沒有矛盾。
(四)安排驢駒的細節
從《路加福音》二十二章1到13節可以看出,耶穌主動安排了最後的晚餐。祂打發彼得和約翰去預備筵席,從去到哪裡、遇見何人、用什麼’暗號’通關都事先吩咐:
耶穌說:’你們進了城,必有人(KJV為男人’a man’)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到他所進的房子裡去,對那家的主人說:’夫子說:客房在哪裡?我與門徒好在那裡吃逾越節的筵席。’他必指給你們擺設整齊的一間大樓,你們就在那裡預備。’(《路加福音》二十二章10-11節)
此處’必有人’特別指明是男人,那個年代出來打水的都是女人,男人是不打水的,所以這才成為一個特殊的記號(sign)。跟著這位男士進屋後要說的話就是『通關密語』,正如亞筆月10日耶穌特別安排門徒去找驢駒子一樣:
將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在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那裡,(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裡,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若有人問為什麼解它,你們就說:主要用它。(《路加福音》十九章29-31節)
耶穌不僅告訴他們去哪裡找驢駒,還告訴他們當有人發問時所需的’通關密語’——主要用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耶穌是如何怎樣精準掌握時間點和全過程。耶穌應驗聖經的經文可謂充充實實、不打折扣,真人、真事、真場景完全應驗!為何特別指明“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因為是安息日,按照妥拉牲畜也必須休息,但沒有人騎過的或沒有負重過的,不需要休息。這正是耶穌所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馬太福音》五章17-18節耶和華的節期記在摩西五經裡,是妥拉的一部分,也要照樣應驗。
四、約拿神蹟時間線索總覽
現在我們可以來看當年耶穌是如何成就三個晚上、三個白天、第三天復活的約拿神蹟。以下圖表標註出詳細過程:
亞筆月 | 週 | 事件/節期 | 備註 |
10日 | 安息日 | 耶穌騎著驢駒榮進耶路撒冷聖城 | |
14日 | 第四日 | 最後的晚餐 | |
猶大背叛 | |||
逾越節宰殺羔羊 | |||
耶穌被釘十字架 | |||
15日 | 第五日 | 除酵節 | 第一個晚上+第一個白天 |
16日 | 第六日 | 婦女們準備香料 | 第二個晚上+第二個白天 |
17日 | 安息日 | 耶穌復活 | 第三個晚上、第三個白天(白天結束前、傍晚時分復活) |
18日 | 第一日 | 初熟節 | 安息日次日 |
三個晚上:亞筆月14日作為希伯來曆一週第四日,它的白天對應太陽曆是星期三。這日下午三點耶穌斷氣後,就被送進墳墓裡。從黃昏開始進入第五日,此時還是星期三晚上,這是第一個晚上。接下來星期四晚上、星期五晚上分別為第二個晚上和第三個晚上。
三個白天:星期四白天是第一個白天,隨後兩個白天是星期五白天、星期六白天。
第三天復活:亞筆月17日是週安息日שַׁבַּת(Sabbath),這日白天落在星期六,耶穌正是在這日即將日落前復活的。約拿神蹟成就了!
耶穌復活後不久,亞筆月18日——逾越節後第一個安息日的次日——初熟節在黃昏日落中來臨。當晚,初熟的果子們被耶穌復活後進入耶路撒冷向眾人顯現。大家想像一下,若你的祖先中恰好有一位在其中,而你當時在耶路撒冷,他來敲你家的門並對你說『hello,好久不見了』,那會是怎樣的情景?!
第四章 詳解七七節暨五旬節
一、七七節與初熟節的異同
學習了逾越節、除酵節和初熟節後,我們開始深入學習七七節。七七節是從初熟節開始數算七七四十九天後的次日。因為這個計算方法,初熟節和七七節總是落在一週的頭一日,對應太陽曆週六日落到週日日落之間,不受閏月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與初熟節一樣,五旬節會落在西彎月的那一日,並不是固定的,6日到12日的任何一天都可能。
與初熟節相同,七七節也必須獻初熟之物、初熟的穀物要磨成餅[54]。所不同的是初熟節是大麥初熟的時候,因此獻的是大麥(barley);而七七節是小麥初熟的時候,所獻的是小麥(wheat)。
利未記23:17 要從你們的住處取出細麵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兩個搖祭的餅,當作初熟之物獻給耶和華。
在五旬節所獻的那兩個加了酵的餅是用五旬節初熟的小麥做成的。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三章29-30節「天國的比喻」裡,有一段是講到麥子跟稗子同時成熟的時候,那個時候一次性的收割麥子,講的是小麥(原文是wheat),而不是大麥。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wheat)也拔出來。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wheat)要收在倉裡。』
所以我們清楚地知道說,五旬節這兩個有酵的餅所代表的,是以色列信耶穌的和外邦人信耶穌的這兩個族群,那麽在末後的日子也是要長大成熟,以後是要收割的。
在每個安息日結束的時候,以色列祭司需要在陳設桌上更換十二個新的無酵餅,這裡的無酵餅是大麥做的。因為在初熟節、大麥初熟的時候,采集了足夠多的大麥,用於在那一整年之內將十二個無酵餅不斷換新、擺在陳設桌上,獻於耶和華神面前。這是代表主耶穌無罪、聖潔生命的無酵餅。
五旬節必須是在安息日的次日,而五旬節的兩個有酵餅,是用初熟的小麥做成的,代表以色列教會與外邦教會。有酵,表示不是完美的,但是在末後的日子神會讓他完全長大成熟,然後一次收割。小麥成熟,是代表榮耀合一的教會出現,被聖靈製作完成。然後主耶穌把這個一個新人獻給自己,當作新婦。而那時稗子——假基督徒也成熟了,被收割受審判。這樣就很清楚明白五旬節具有如此深刻的預言性含義。
二、七七節的算法
和合本出埃及記19章第一節是這樣寫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乃的曠野。這個就把我們給搞混掉了,因為這個日子你就算不準了。
希伯來月曆它有可能是29天或是30天為一個月,具體要通過觀測新月來定。我們簡單按30天來算的話,滿三個月3×30不是90天嗎?那90天差很多,跟我們講的50天是不是差很多?我先來校正時間點——原文不是滿了三個月。
在ESV版本是:(ESV) On the third new moon after the people of Israel had gone out of the land of Egypt, on that day they came into the wilderness of Sinai.
在KJV版本是:In the third month, 是在第三個月,而不是滿三個月。我們來解析month在這裡的原文H2320:新月。所以,其實他們來到西奈曠野是在第三個新月,就是西灣月的第一天——第三個月的第一天。
為什麽以前和本會翻譯的時候,會有這個錯誤呢?
我相信是那個時候人們對耶和華的節期不了解,當翻譯的時候要選一個字,它可以代表月,又可以代表新月,但含義卻不同。這就需要看上下文,來決定翻譯的時候用哪一個字。我們現在非常幸福,因為在這過去幾十年來,隨著以色列復國和希伯來語言活生生的恢復,我們有了這些信耶穌的猶太人來教導我們,才開始恢復希伯來根源,進而重新對聖經有一個更整全、更根源式的了解。
亞筆月十五日的夜間,以色列人出了埃及。次日是亞筆月十六日,到第三個月西彎月初一他們抵達西奈山安營時,應該剛好是第45天;
西彎月初二日,摩西上山朝見神(出19:3);
初三,摩西聚集眾長老,陳明神的話(出19:7);
之後的三天是預備期,以色列百姓要洗淨衣服,自潔三天,因為人非聖潔不能見神,因為「第三天耶和華要在眾百姓眼前降臨在西乃山上。」(出19:11)
在西彎月初六,神降臨西奈山頒布十誡,與以色列民正式進入盟約。從亞筆月十六日到西彎月初六,剛好是五十天。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次五旬節的計算方法。
那麼,是不是後來每一年的五旬節都一定要發生在西彎月六日呢?我們從妥拉來看神後來是如何向以色列百姓設定七七節的算法。
利未記二十三章15-17節:
你們要從安息日的次日,獻禾捆為搖祭的那日算起,要滿了七個安息日。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又要將新素祭獻給耶和華。要從你們的住處取出細麵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兩個搖祭的餅,當作初熟之物獻給耶和華。
由此我們得出七七節的起算方式具備三個條件:
- 安息日的次日;
- 數七個安息日;
- 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是七七節;
傳統猶太曆對五旬節的算法是,將「正月十五(無酵節第一日/大安息日)的次日」[55]作為初熟節,為起算日,所以每年七七節都固定都落在西灣月六日。而這種算法缺少滿足上述 2、3 要點,也就是西灣月六日不一定是安息日的次日,從而無法滿足妥拉的規定。不僅如此,聖經對初熟節的定位時間是這樣:
利未記二十三章9-11節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我賜給你們的地,收割莊稼的時候,要將初熟的莊稼一捆帶給祭司。他要把這一捆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使你們得蒙悅納。祭司要在(逾越節後的)安息日的次日把這捆搖一搖。
《從天文和農業角度校正後符合聖經的希伯來曆》的算法是,將「無酵節後的周安息日的次日」作為初熟節,為起算日,所以每年七七節的日期不同,但這種算法滿足上述三種條件,數滿七個安息日,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是七七節。
因此,按照七七節的計算條件,每一年的七七節和初熟節必然是落在周安息日的次日,而傳統猶太曆法將初熟節定為除酵節第一日/大安息日的次日,則無法將我們帶入神對七七節的正確時間定位中。
三、七七節的第一次預演彩排
歷史上第一個七七節發生在出埃及途中的西奈山。耶和華神本尊在那裡從火中降臨,頒布了十誡:
西奈山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地大大地震動。(《出埃及記》十九章18節)
神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途中日夜相伴,白天有雲柱、晚上有火柱。我們曾講解過烈火(希伯來文אֵשׁ,音aish)是『全能神』字母的縮寫,摩西也說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申命記》四章24節)
根據聖經記載,出埃及的以色列男丁有六十萬,此外一起出來的還有婦人孩子,以及許多閒雜人。和合本翻譯的『閑雜人』對應的英文翻譯是『mixed multitude』,直譯為一大群混雜的不同族群[56]。這一大群來自不同族群的人裡包括埃及人和寄居埃及的其他族群。他們目睹耶和華神在埃及行十災擊殺埃及一切的神——每一災對應擊殺埃及所拜的一個偶像——便來跟從這位能力至大的神。因此一起出埃及的人數有幾百萬之多。幾百萬人在西奈山下同時聽到神在說話,這是人類歷史中絕無僅有的大事件。翻遍所有宗教典籍,只有聖經記載,以色列從未否認過此事。
神吩咐這一切的話說:我是耶和華(希伯來文’ְהֺוָה,音Yehovah)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為奴之家領出來……《出埃及記》二十章2節
在此我們要討論一個細節:當時在場的那些非以色列族群中,不會希伯來語的人怎麼聽得懂神的話?原來神的話語進入到他們耳中,就變成他們聽得懂的方言。這是多麼神奇的事!
四、七七節的兩次應驗
從下圖可以看出七七節左邊和右邊各有三個節期。左邊的節期均落在尼散月或亞筆月,右邊三個節期分別是吹角節、贖罪日和住棚節,均落在提斯利月。秋季節期是關於彌賽亞的第二次來。基於祂第一次來對各項預言的精準應驗,我們便可確信秋季季節期也必照樣應驗。
我們已知道『預言是模式的翻版』。居於七個節期中間的五旬節要應驗兩次。
第一次應驗記錄在《使徒行傳》第二章,五旬節聖靈澆灌在門徒頭上。此事件發生於創世以來4028年3月8日、對應西元28年6月20日;第二次應驗將發生在末日。正如《約珥書》二章28到32節所描述的: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
澆灌凡有血氣的。
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
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
少年人要見異象。
在那些日子,
我要將我的靈
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
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出奇事,
有血、有火、有煙柱。
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
這都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
未到以前。
末世將要發生的聖靈大澆灌是全球性的,不僅僅在耶路撒冷,而是『凡有血氣的』。躬逢其盛,我們有幸被神揀選活在末世,將有機會經歷聖靈大澆灌最豐滿的應驗!
左圖(下頁)是當今耶路撒冷七七節的場景,西牆下坐滿了身穿白衣的人。此情景正呼應了耶穌在撒瑪利亞井邊傳道後對門徒所說的話:
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都已經熟了(注:原文作’發白’),可以收割了。(《約翰福音》五章34節)
思考題:
1、請大家思想以上這段經文中提到的二十四位長老,他們是人而非天使,是舊約時期的人物嗎?與『圈選』和復活有何關係? |
原來此處的莊稼正是指那群身穿白衣準備過七七節的撒瑪利亞人。他們聽到井邊婦人傳講的耶穌後跑出城外來找祂。只有在耶和華的節期和希伯來根源裡,我們才能領受到如此鮮活、有畫面感的聖經。
五、第一次聖靈大澆灌——七七節的第一次應驗
耶穌復活後在地上四十天之久。他吩咐門徒: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57]耶穌很清楚知道這將在神所指定的時間——耶和華行事曆(節期,希伯來文מוׄעֵד,音譯Moed)的七七節應驗。因此祂要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候。不瞭解神的行事曆,弄錯時間、地點,就會錯失意義重大的’聖靈大澆灌’!
耶穌的先鋒施洗約翰也曾為此發過預言: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58],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路加福音》三章16節、《馬太福音》三章11節)
果然,到了七七節,聖靈降下,正如當年耶和華神在火中降臨一樣。聖靈如火柱下來分賜到門徒身上、頭上,形狀好像舌頭,他們就開始說起方言。因為當時有許多聽不懂希伯來語的外邦猶太人聚集在耶路撒冷,結果他們都聽到了自己居住地的語言。這與西奈山下的第一個七七節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是神的作為,皆有屬靈脈絡可尋,且是更大程度的應驗!
思考題:
1、聖靈降臨是在耶穌升天後的第幾天? |
六、七七節與耶穌的再來
我們來看《路加福音》的一段記載:
耶穌來到拿撒勒……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恩(禧)年[59]。』於是把書卷起來,交還執事,就坐下。會堂裡的人都定睛看他。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加福音》四章16-21節)
那個時間段在會堂要讀先知以賽亞的書。耶穌特別找到了上面這段經文。回到以賽亞書這段經文,我們會發現耶穌只讀了21節的上半句就停下來。他沒有讀的下半句是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
將《馬太福音》和《以賽亞書》這兩處經文進行比較,可以看出耶穌將要來到世界兩次。他的第一次來,是來『報告耶和華的恩年』,第二次來,則是『報告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耶穌兩次來臨之間,如同末世時鐘上的休止符,這個休止符很快將要重新跳動。
‘神悅納人的恩年’如何數算?這個恩年的起點是耶穌在會堂宣告此事,當時正是五旬節後第一個安息日。恩年結束於下一個五旬節,耶穌升天後降下了可以駐在人裡面的聖靈。
七、七七節與外邦新婦的到來
《利未記》二十三章:15到22節是神關於五旬節的規定,末尾神特別以自己的名為這些規定簽名。這八節中,前七節是關於祭祀禮儀,但最後一節神話鋒一轉,講到一條關於收割莊稼的要求: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如何能看出這句話中隱藏了神預期外邦新婦的到來?奧秘就在留給寄居的這幾個字中。《路得記》裡,路得正是憑著這條神的誡命得以進入波阿斯的田裡拾取大麥、小麥。當時正值大麥收割的尾聲和小麥收割的開始。若沒有這條誡命,路得無法進入波阿斯的田,更不用說後來與波阿斯結婚了。路得預表的正是外邦新婦——教會,她嫁給波阿斯,成為耶穌的祖先,這實在是太奇妙的事!這一事件與五旬節息息相關。自從聖靈降臨的那一刻起,外邦新婦就像路得一樣進到神的家。
八、數算俄梅珥
根據《利未記》二十三章15-16節,從初熟節開始,滿七個安息日,到第七個安息日次日就是七七節。數算俄梅珥是猶太人數算的一個重要方式:他們從初熟節開始每天數算俄梅珥四十九日,到第五十日上帝賜下妥拉。這個數算的過程代表了屬靈的預備和期盼——他們在逾越節從埃及為奴之家被釋放,為的是能在七七節從西奈山領受神賜下的妥拉。數算俄梅珥彰顯出猶太人將妥拉納入自己生活的渴望。七七節也是禧年(Jubilee)的縮影。這樣的數算也在教導我們對禧年的盼望。
九、以色列復國日期的奧秘
工作:
1、請列出本節課程的筆記重點(參考格式見下) 2、從筆記重點中,選出其中一點最讓你受益或被啟示的部分,寫一段500字以內的感受。 3、耶穌復活後為何不讓馬利亞碰祂? |
邁克·儒得(Michael Rood)發現了關於七七節更為驚人的奧秘——以色列復國於七七節。這太奇妙了!一直以來邁克·儒得猜測以色列復國會發生在耶和華的節期。這個猜測直到他恢復聖經和農業校正的希伯來曆後才被證實。根據他恢復的希伯來曆,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的白天正是那年初熟節後的第四十九天。本古裡安(Ben-Gurion)在那天下午宣告以色列復國(The State of Israelis established)。隨著日落的到來便進入第五十天——七七節。’以色列國一日而生’的預言就此成就。
第四篇 秋季節期:吹角節
第一章 葡萄成熟與啟示錄場景
一、秋季節期與《啟示錄》
春季節期預示彌賽亞的第一次來,秋季節期則預示祂的第二次來。秋季的三個節期依次為吹角節、贖罪日和住棚節。其中第一個節期吹角節最為神秘,也有最多重含義。秋季節期收割的不是大麥、小麥,而是葡萄等果物。
《啟示錄》講的是祂的第二次來,其中有許多秋季節期的場景。要看懂《啟示錄》,必須先知道秋季節期的含義。
我看見坐寶座的有手中有書卷,裡外都寫著字,用七印封嚴了。我又看見一位大力的天使大聲宣傳說:『有誰配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呢?』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沒有能展開、能觀看那書卷的。因為沒有配展開、配觀看那書卷的,我就大哭。(《啟示錄》五章1-4節)
提斯利月 | 節期 | 命定 |
第1日 | 吹角節 | 開始悔改 |
第10日 | 贖罪日 | 審判與救贖 |
第15-22日 | 住棚節 | 歡慶 |
從這段經文開始,羔羊要展開那書卷。隨著書卷的展開,秋季節期將開啟快速的靈魂收割。秋季節期很短,全部發生在希伯來曆第七個月提斯利月。從第一日的吹角節、第十日贖罪日到十五至二十二日住棚節,三個節期僅二十二天就完成。這樣的節奏清楚預示了末世主再來前的光景——標誌性事件一旦開啟便會加速完成。過去三年就是個縮影,三年間發生的事比過去三十年還劇烈,且今後速度還會更快。雖然撒旦已加速度工作,但我們會看到神的速度更快。這也讓我們這些身處末世的神子民更有使命感和迫切感,尤其在傳福音上。
二、葡萄成熟與主再來
為什麼葡萄成熟時主就回來了?以色列葡萄收割的季節在陽曆八到十月,秋季節期正在此時。我們來看《啟示錄》十四章17-20節:
又有一位天使從天上的殿中出來,他也拿著快鐮刀。又有一位天使從祭壇中出來,是有權柄管火[60]的,向拿著快鐮刀的大聲喊著說:『伸出快鐮刀來!。收取地上葡萄樹的果子,因為葡萄熟透了。’那天使就把鐮刀扔在地上,收取了地上的葡萄,丟在神忿怒的大酒醡中。那酒醡踹在城外,就有血從酒醡裡 流出來,高到馬的嚼環,遠有六百裡。
聖經裡充滿了結合以色列農業和文化的場景。收割葡萄的季節,正是吹角節的場景。查考上下文可知,這位天使的喊話對像是拿著快鐮刀的天使。鐮刀用於收割,熟透的葡萄若再不收割就浪費了。《啟示錄》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兩把審判的快鐮刀之厲害,一處在十四章14節,另一處就是上述的18節。秋季節期正是收割的節期,那時義人和惡人都成熟了。18節提到『有權柄管火的』,聖經裡『火』代表審判或潔凈。第一把快鐮刀如穀物入倉般將神子民收進神的國度、存到永遠;第二把快鐮刀則將惡人收入’神忿怒的大酒醡中’,真是可怕的一幕!
這一幕將發生於末後敵基督與以色列的哈米吉多頓大戰。大酒醡將被踹在耶路撒冷城外。酒醡裡盛的不是葡萄汁而是血!酒醡裡流出的血如此之多,以至於『高到馬的嚼環,遠有六百裡』。被敵基督迷惑去參加哈米吉多頓大戰的人將全部被神所滅。這是對以敵基督為首的惡人的審判。從這個場景可見神的審判何等嚴厲!
這場景不僅出現在《啟示錄》,而且在《以賽亞書》六十三章也有描繪:
這從以東的波斯拉來,穿紅衣服,裝扮華美,能力廣大,大步行走的是誰呢?就是我,是憑公義說話,以大能施行拯救。你的裝扮為何有紅色?你的衣服為何像踹酒醡的呢?我獨自踹酒醡;眾民中無一人與我同在。我發怒將他們踹下,發烈怒將他們踐踏。他們的血濺在我衣服上,並且污染了我一切的衣裳。因為,報仇之日在我心中;救贖我民之年已經來到。(《以賽亞書》六十三章1-4節)
先知以賽亞在異象裡看見了裝扮華美、穿著紅衣、能力廣大的彌賽亞,祂從以東的波斯拉大步而來。當他想知道彌賽亞的衣服為何是紅色、如踹酒醡的時,聖靈回答’我獨自踹酒榨’。原來彌賽亞並非穿紅衣,這紅色是被祂踐踏之人的血濺在衣服上染透的。因為報仇之日、就是救贖我民之年已經來到。報仇與救贖如『一個銅板的兩面』,報仇是指向惡人、神的仇敵——敵基督、與敵基督聯合的、以及接受敵基督的人——這些人會大大逼迫神的子民;報仇的日子就是救贖的日子,這日子正是贖罪日。救贖與審判同時發生,看你站在哪邊、有沒有站錯。我們都是站在耶穌這一邊的。
我們在第三篇第三章中曾講解過,《路加福音》四章耶穌於安息日在拿撒勒會堂讀《以賽亞書》六十一章2節時只讀了上半句,然後停下將書卷起對會眾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這句如同被加入’休止符’而嘎然而止的原文,後半句是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這正是那位大能者從以東行走而來『報仇』和『救贖我民』的時刻。《路加福音》如此記載,使我們能知道耶穌要來兩次。祂第一次來的使命中沒有包括報仇這部分,僅是報告耶和華的恩年——賜下聖靈。仔細查考聖經的細節及耶穌的話,對於祂故意忽略的,一定包含了深刻的含義。通過查考《舊約》及《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將更為全面地瞭解神的話。聖經的每個字、片語或者單詞都非常貼切,沒有縫隙。
第二章 吹角節與啟示錄場景
一、吹角的原文含義
吹角的希伯來原文是תְּרוּעָה,音Teruah,史特朗經文編號H8643。該詞有幾層含義。它的原意是發出聲量大或音階高的大聲音,由此引申為警報、信號、大聲的歡呼、戰場上的呼喊或大聲歡呼:
1a)戰場上的吶喊
1b)吹行軍號
1c)大聲歡呼(帶著宗教熱情)
1d)大聲歡呼(一般意義上的)
由此可見,吹角(Teruah)這個詞不僅指吹號角(Trumpet),還包括發出大聲音。
吹角節的號角要在什麼時辰吹?
七月的第一日,你們要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這是你們吹角(תְּרוּעָה,,teruw’ah,H8643)的日子(yowm)。(《民數記》二十九章1節)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們曉喻以色列人說:七月初一,你們要守為聖安息日,要吹角作紀念(zaq-kar,H2142,英譯a memorial of blowing of trumpets),當有聖會。(《利未記》二十三章23、24節)
史特朗編號H2142的Zaq-kar,字義為:作記號(使其能被識別、記住、提起),譬如記住結婚紀念日、國殤日等特別的日子。該字在聖經裡有更深的含義:一個人或一個國,若不被上帝記住、與神無關,就意味著被神拒絕。這就是《路加福音》十三章27節主耶穌所描繪的場景:
他要說:’我告訴你們,我不曉得你們是哪裡來的。你們這一切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你們在自己的地,與欺壓你們的敵人打仗,就要用號吹出大聲,便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得蒙記念,也蒙拯救脫離仇敵。(《民數記》十章9節)
以上這段經文表明,以色列人打仗用號角(shofar)吹出大聲(teruah),就會蒙耶和華神的記念和拯救脫離仇敵。可以看出蒙記念(zaq-kar)與吹角節大有關係。
上述《利未記》二十三章24提到的『吹角作記念』是為哪件事?原來所記念的乃是耶和華在西奈山從火中降臨與以色列人立約。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五旬節。由此可見,吹角節記念的是五旬節。原文在《出埃及記》第十九章。在我們深入探究原文前,先要澄清一個和合本的翻譯問題,在《出埃及記》十九章1節。KJV版本的翻譯是:’In the third month, when the children of Isreal were gone froth out of the land of Egypt….’然而和合本卻翻譯為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此處與原文意思不符,應當改為’在第三個月的頭一天’。經過前幾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五旬節是初熟節起算七個七日的次日,頭尾不過五十天,因此不可能滿三個月。赫赫有名的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對此段經文的註記亦是如此:’In the third month after they came out of Egypt. It is computed that the law(指’妥拉’)was given just fifty days after their coming out of Egypt, in remembrance of which the feast of Pentecost was observed the fiftieth day after the Passover, and in compliance with which the spirit was poured out upon the apostles, at the feast of Pentecost, fifty days after the death of Christ.’
正如衛斯理指出的,主耶穌復活升天後的第一個五旬節,與西奈山下人類的第一個五旬節有許多共同之處。將二者對照,可以看出預言及其應驗。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斯特朗經文編號G2279)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火舌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個人頭上。(《使徒行傳》二章1-3節)此處的響聲,希臘文是ἦχος,音譯ēchos,意譯為’of uncertain affinity;a loud or confused noise(“echo”), i.e. roar;figuratively, a rumor: —fame, sound.’在此處是’大響聲’之意,聲音之大如同’怒吼’、空氣爆裂的聲音。
西奈山下的場景又是如何?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神,都站在山下。西奈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西奈山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將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答應他。(《出埃及記》十九章16-19節)
這真是一個非常壯觀的場景。吹角(teruah)這個詞此處指如磐石崩裂般的『大響聲(blast)』。耶和華的雲彩先行抵達西奈山,伴隨著雷轟、閃電和密雲;號角聲越拉越長、聲量越來越大,音階也越來越高。此時以色列眾人盡都發抖,摩西卻還要他們走到三、五公裡開外去迎接神。及至西奈山下,眾人都恐懼戰兢——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座夾雜著火焰和煙霧的山!上騰的煙氣如燒窯,密雲中有火焰,正如出埃及時白日的雲柱和夜間的火柱。伴著雷轟和閃電,遍山大大地震動,耶和華神本尊從火中降臨。在這振聾發聵的環境裡,摩西對神說話。接著發生了一件人類歷史上的唯一事件——耶和華神親自降臨並說話,在場的幾百萬人都聽到了。這事件不僅記載於聖經,以色列幾千年歷史文獻對此事件從未否認、也未曾起過爭議。除了這位創造天地、大而可畏的獨一真神,沒有哪位神從火中降臨、向如此眾多的人發聲、並頒布律例典章。
由此可見,這兩次五旬節是遙相呼應的。耶穌應驗了五旬節的預言。
這兩次五旬節還有一個共同之處,是紀念神榮耀的同在(shekinah glory)。
《出埃及記》記錄於二十四章16節: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奈山,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他從雲中召摩西。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此段經文中’停’這個字的希伯來原文是שָׁכַן,音譯為shâkan,史特朗經文編號H7931,意譯是’居住、居留、以……為家(’to reside or permanently stay(literally or figuratively):abide, continue, (cause to, make to)dwell(-er), have habitation, inhabit, lay, place, (cause to) remain,rest,set(up)’。這是神同在『特殊榮耀』,與約櫃施恩座上的榮耀一樣,是神在居所彰顯的榮耀。這榮耀有別於神遍滿全地的普遍榮耀,它肉眼可見,如施恩座上的火焰。
與此對應的是,耶穌升天賜下聖靈,內住在信徒心裡[61]。我們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是神以為家之處。這就是耶穌所成就的應許——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約翰福音》十四章18-20節)
原來吹角節所要記念的偉大救恩與五旬節如此息息相關!舊約中隱含新約、新約豐豐滿滿彰顯舊約。回到希伯來根源,我們對節期和應驗有了更深的瞭解。
第三章 吹角節的幾個不同名稱
在瞭解了吹角節最重要的歷史基礎後,我們來看吹角節幾個不同名稱的含義,它們與神子民的現在和未來息息相關。
審判的日子/書卷展開的日子/開天門的日子(YomHaDin)
吹號喚醒的日子(YomTeruah) 隱藏的日子(YomHaKeseh) 雅各家遭難的日子(TheTimeofJacobsTrouble) 彌賽亞登基的日子(HaMelech) |
二、審判的日子/書卷展開的日子/開天門的日子(Yom HaDin)
(一)神的審判與救贖
吹角節是審判的日子。當今的司法體系大多來自舊約。審判的日子,判官要調出案卷查看。《瑪拉基書》記錄如下:
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紀念冊(a book of remembrance)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萬軍之耶和華說:『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事自己的兒子。那時,你們必歸回,將善人和惡人,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分別出來。
耶和華神紀念敬畏祂、思念祂名的人,而且會記錄在紀念冊上。到末日天搖地動、逼迫患難來臨的日子,祂憐恤自己的子民。原文直譯是『到那日當我製作珍寶時(in that day when I make up my jewels)』。此處的’珍寶’在希伯來文是’segulla’,指的是愛不釋手的珍寶、尤其是王所摯愛的寶物。祂會將子民如珍寶一樣捧在手裡。祂要施行審判,將善人惡人、事奉神和不事奉神的分別出來,施行拯救和責罰。
法院開庭的圖片從視覺上詮釋了審判的場景。法院開庭要將門打開,裡面有法官的審判錘和案卷。天庭開啟審判也是要開門的。宇宙最公義、最尊榮的大君王暨法官在那裡施行審判。祂展開案卷,細查所有證據,作公平公正的審判。
猶太人傳統文化裡認為有生命冊(Book of Life)、紀念冊(Book of Remembrance)、惡行冊(Book of Misdeeds)和善行冊(Book of Good Deeds)。聖經沒有提到善行冊和惡行冊,但生命冊和紀念冊的觀念直接來源於聖經。其中生命冊關乎永恆的生死。《啟示錄》二十章15節清楚指明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紀念冊參考前述《瑪拉基書》三章16節。
此後,我觀看,見天上有門開了。我初次聽見好像吹號的聲音對我說:『你上到這裡來,我要將以後必成的事指示你。’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啟示錄》四章1-2節)
使徒約翰在拔摩島上在異象中看到天門開了,正是『開天門的日子(Yom HaDin)』聽到吹號角的聲音,是吹角節(Yom Teruah)。有了希伯來根源和耶和華節期的背景,我們便知道約翰被提到的末日時空是吹角節。
猶太教傳統認為每年提斯利月一日的吹角節是天庭打開的日子(Rosh Hashanah)。審判的案卷被打開,神查驗各人的記錄看他如何代管神所託付的投資。各人生命瞬間的所有細節都被精準捕捉,赤露呈現在判官面前。庭審持續十天至贖罪日結束,這十天被稱為(ten days of awe),各人要在神面前靜默、懺悔、刻苦己心,修正自己的方向。他們相信神會根據各人的情況施行獎懲,而這十天的悔改(repentance)和禱告有機會改變神的判決。神總是期盼人能在判決前悔改。贖罪日過後,猶太人傳統中會這樣彼此問安祝福:『願你被寫入並封存(在生命冊中)有美好的新年(May you be inscribed and sealed for a good year!)』
讓我們也可以在這個節期裡回到神面前,深深省思自己的言行並悔改,求神赦免並賜下祝福!
(二)玻璃火海的奧秘
感恩有寶貴的使徒保羅,他的書卷為我們揭開許多神的奧秘。他在《哥林多後書》五章10節寫道: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保羅在此揭開審判的奧秘,審判乃是為了潔凈我們。按善行、惡行受報與猶太人善行冊和惡行冊的觀念有相似之處。他還在《哥林多前書》三章13-15節寫道: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
我們要知道『那日子』之所指。因為那時有火來試驗各人的工程。火燒過仍能存留的就得賞賜,若蕩然無存的就只能『僅僅得救』。這是在述說什麼場景?
這正是講述耶穌再來、新婦被提到玻璃火海上的那十天:
寶座前好像一個玻璃海,如同水晶。寶座中和寶座週圍有四個活物,前後遍體都滿了眼睛。(《啟示錄》四章6節)
我看見仿彿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摻雜。又看見那些勝了獸和獸的像並他名字數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著神的琴……(《啟示錄》十五章2節)
能站在玻璃海上的,都應該彼此恭喜。因為他們沒有接受獸的印記,也沒有跟隨敵基督、假教師而被欺騙。前述《哥林多前書》三章正是發生在此場景——每個站在玻璃火海的人,都要被神試煉,用火燒過還存留的就是比精金還寶貴、直存到永遠的。所存留的可得永恆的獎賞。
上帝要摩西造會幕、要所羅門建聖殿前,要製作預表玻璃火海的洗濯盆、銅海。聖經記載,洗濯盆的銅,是用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之鏡子做的(《出埃及記》三十八章8節)。祭司們進入會幕或聖殿前,先要在洗濯盆、銅海前自潔。這也是預表,不潔凈是無法進入聖殿的。因此,在玻璃火海上的十天,也是自我省察的十天。因此,我們當趁著在世的日子常常自我醒查,去得玻璃海上的獎賞。正如《雅各書》所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各書》一章22-24節)。如此回到希伯來根源,我們便看出新、舊約的關聯和深刻的含義。
與進入會幕和聖殿前的潔凈一樣,玻璃火海十天的潔凈,是為了參加『羔羊的婚宴』。查考聖經可以看出,並非玻璃海上的每一位都能受邀於羔羊婚宴。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對我說:『這是神真實的話。’(《啟示錄》十九章9節)所有受邀之人要先被叫到名字、拿到耶穌的請帖,收到那件為各人量身定做、光明潔白的細麻衣。只有穿著細麻衣的才能赴宴,否則會被丟出去。這件細麻衣無法自己製作,只能來自於神。
(三)敵基督何時被殺
敵基督被殺與秋季節期大有關係。來看但以理的預言:
從他面前有火,像河發出,事奉他的有千千,在他面前侍立的有萬萬。他坐著要行審判,案卷[62]都展開了。那時我觀看,見那獸因小角說誇大話的聲音被殺,身體損壞,扔在火中焚燒……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過必不敗壞。(《但以理書》七章10-11節)
但以理看見坐寶座行審判者面前有火河,祂被侍奉者和侍立者環繞。這火河便是玻璃海有火的原因。那獸因小角說誇大話的聲音被殺——敵基督和他的國被摧毀,成為首批被扔入硫磺火湖的,比撒旦還早一千年。因此耶穌再來時首先摧毀的是敵基督。
《啟示錄》和《但以理書》描述耶穌再來的情景可謂不謀而合:
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啟示錄》一章7節
使徒約翰在拔摩島看見的異象裡,主耶穌得國的時候到了,要拆啟封印。第五章6-8節是對《但以理書》詳細描述: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有七角七眼,就是神的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這羔羊前來,從坐寶座的右手裡拿了書卷。他既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
接下去的11-13節,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週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這是震撼宇宙的聲音!描述了被殺羔羊執掌王權的日子到了,祂要來行審判與救贖。這就是吹角節的含義,是此段經文所發生的場景時空。
(四)從千禧年到白色大寶座的終極審判
我們曾講解過『頭一次復活』裡的三個班次,分別是首先復活的彌賽亞、被彌賽亞首批復活帶到天上的『初熟的果子』、以及耶穌再來時被祂復活的已故聖徒或活著被提的聖徒。頭一次復活的有福了,因為他們的名字都寫在生命冊上,第二次的死與他們無分。他們雖要經歷玻璃火海上的審判,但不會被扔進硫磺火湖。頭一次復活的聖徒,將跟隨耶穌到地上,這也是『踹葡萄』審判惡人的時空場景。敵基督被滅後,耶穌將與祂的子民在地上執掌王權一千年[63]。
千禧年裡,地上還居住著不屬於『頭一次復活』的人。他們是那些耶穌再來時沒有跟隨祂,但也未跟隨敵基督、沒有接受獸印的群體。他們無法得到復活榮耀的身體,生命卻得以存留。彌賽亞大君王耶穌治理的千禧年間,全球氣候會發生改變,環境也完全不同,完全彰顯神的榮耀、智慧、權柄和能力。記錄在《以賽亞書》中:
豺狼必與綿羊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以賽亞書》十一章6-8節)
不屬於頭一次復活的人,壽命也會變得像大洪水前人的壽命那樣長。正如以賽亞書所描述的:百歲死的仍算孩童,有百歲(死)的罪人算被咒詛(《以賽亞書》六十五章20節)這樣的環境下,人類繁衍必能遍滿全地。耶穌作為第二個亞當,真正執行了上帝的命令——生養眾多、遍滿全地。千禧年裡頭一次復活的人,作為彌賽亞君王的祭司,仍要肩負傳福音的使命。根據《啟示錄》可知,千禧年結束時仍有人決定不跟隨耶穌。撒旦被從無底坑釋放出來迷惑四方的列國,就是歌革和瑪各,叫他們聚集爭戰。他們人數多如海沙。他們上來遍滿了全地,圍住聖徒的營與蒙愛的城,就有火從天降下,燒滅了他們。那迷惑他們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裡,就是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二十章7-9節)
這以後便開始了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所有沒有接受耶穌的人都被復活,這就是’第二次復活’:
我又看見一個白色大寶座與坐在上面的,從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無可見之處了。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64]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啟示錄》二十章11-12節)
這也是聖經中吹角節最終的應驗。照我們對耶和華節期的了解,這個事件應當也會發生在吹角節到贖罪日這段時間。天父已把審判的權柄交給愛子耶穌,好讓世人都尊重祂。羔羊行審判時要看案卷,並查看展開的生命冊,名字不在生命冊的,他就被扔在火湖裡,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啟示錄》二十章15節)
《馬太福音》十章28節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因此我們要怕對人。當我們面臨逼迫、患難,甚至要為主殉道時,不要害怕,因為這些都只能殺身體而不能殺靈魂。耶穌來就能使我們復活得榮耀的身體,祂應許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路加福音》二十一章18節)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硫磺火湖裡的公義的彌賽亞耶穌,才是真正要害怕的。
三、吹號喚醒的日子(Yom Teruah)
(一)吹角節與復活
吹角喚醒的日子,是吹角節另外一個含義。這不是鬧鐘的聲音,而是神的號角吹響的聲音,正如當初在西奈山一樣。在這個日子裡:
必有許多睡在塵土中的人醒過來,有的要得永生,有的要受羞辱,永遠被憎惡。(《但以理書》十二章2節,聖經新譯本)
屬你的死人要活過來,他們的屍體要起來;那些住在塵土裡的必醒起,並且歡呼。因為你的甘霖像早晨的甘露般臨到,使地交出離世的人來。(《以賽亞書》二十六章19節,聖經新譯本)
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那時,有發令的聲音,有天使長的呼聲(H8643),還有神的號角(Shofar)聲,那些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然後,我們還活著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會。這樣,我們就要和主常常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6、17節)
‘頭一次復活’的醒來就得永生,’第二次的復活’的要面對白色大寶座的審判,名字不在生命冊的就被扔到硫磺火湖裡。已睡之人被喚醒的日子,就是死人復活的日子。試想你我躺在墳墓裡,被天使長的呼聲(Teruah)和神的號角聲(shofar)叫醒,發現自己已得了復活榮耀的身體,與存留的人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會,又看見愛我們的主。各位,到時候你們會不會歡呼(Teruah)?那一日是否成為真正的吹角節(Yom Teruah)?!
(二)末次的號筒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1-53節寫下這個奧秘。其中52節提到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我們要回到希伯來根源來了解號筒末次吹響的意思。
祭司們在吹角節裡要吹角一百次,由三種不同的角聲組成:
- Tekiah——長而平直的單號聲
- Shevarim——三個短號聲
- Teruah——九個快而短促的號聲
其中,Teruah要吹十一次共九十九個號聲。最後第一百個號角聲被稱為Tekiah Gegolah 是把氣全部吹盡的最長的號聲,就被稱為『末次號角聲』。《啟示錄》裡的第七號是’末次號角’,第七位天使一吹號,『末次號角聲』吹完時,在頭一次復活的第三班死人復活、與活著信主的人一起被提,那時就是吹角節。
四、隱藏的日子(Yom HaKeseh)
(一)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
吹角節為何被稱為『隱藏的日子』?傳統基督教對『隱藏的日子』的理解存在很多誤會。回到希伯來根源可以清楚看到,吹角節是七個節期裡唯一落在新月出現的節期——新月一出現就開始吹角節。
節期 | 日期 | 演算法 |
逾越節 | 尼散月14日 | 新月起算第14天 |
無酵節 | 尼散月15日起七天 | 滿月 |
初熟節 | 逾越節後的安息日次日 | |
七七節 | 初熟節起算第50天 | |
吹角節 | 提斯利月1日 | 新月出現就開始 |
贖罪日 | 提斯利月10日 | 新月起算第10天 |
住棚節 | 提斯利月15日 | 滿月、新月起算第15天 |
宣告吹角節開始的程式乃是如此:耶路撒冷的兩個見證人觀測到新月後,各自向大祭司報告;大祭司親自查驗證詞、比對是否有出入,在確認吻合後即宣告吹角節開始。因此,任何人都無法預先知道新月會在何日、何時、出現,取決於當時的天氣等各方面因素。然而,警醒且富有經驗的人,往往可以知道新月可能出現的那兩天,徵兆(sign)出現在地平線的角度,及大致方位。尤其到了以色列亡國散居各地的時期,他們希望能將這節期的到來通知到所有人,甚至將它延長為兩天,稱之為「加長的一天」(one long day)這一天便以沒有人知道哪天哪刻開始而聞名——就是『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的日子。撒旦也無法準確知道這『隱藏的日子』,正如牠和牠所統轄的勢力不知道把耶穌釘十字架會帶來復活一樣[65]。
(二)隱藏聖徒免於神的震怒
神震怒的日子乃是如此:
我又看見在天上有異象,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災,因為神的大怒在這七災中發盡了。(《啟示錄》十五章1節)
我的百姓,你們要來進入內室,關上門,隱藏片時,等到忿怒[66]過去。因為耶和華從他的居所出來,要刑罰地上居民的罪孽。地也必露出其中的血,不再掩蓋被殺的人。(《以賽亞書》二十六章20-21節)
不知羞恥的國民哪,你們應當聚集!趁命令沒有發出,日子過去如風前的糠,耶和華的列怒未臨到你們,他發怒的日子未到以先,你們應當聚集前來。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的謙卑人哪,你們都當尋求耶和華;當尋求公義謙卑,或者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可以隱藏起來。迦薩必致見棄,亞實基倫必然荒涼。人在正午必趕出亞實突的民,以革倫也被拔出根來。(《西番雅書》二章1-4節)
因為我遭遇患難,他必暗暗地保守我;在他亭子裡,把我藏在他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高舉在磐石上。(《詩篇》二十七篇5節)
神的忿怒與撒旦的憤怒不同。撒旦對於神的兒女總是十分憤怒。然而只要我們持守信仰,便不在神的忿怒之下。神大怒的七個金碗傾倒在地上,要刑罰地上居民的罪孽。以上經文互相印證、完全吻合,描繪秋季節期的場景。先知西番雅書發出警告,要人趕快悔改。
因此,這個隱藏的日子不單是『那日子、那時辰』被隱藏起來了,無人能知;也是神把自己的子民提去『隱藏』,免於神大怒的七碗。
(三)神邏輯——所以要警醒(watch)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13節記錄了耶穌的囑咐:所以,你們要警醒(watch),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這句話很重要,需要大家細細揣摩。為便於理解,我將此句按邏輯順序梳理為:『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所以你們要警醒(watch)』。這是神的邏輯,若不警醒、不觀察徵兆(sign)、不明白神的行事歷和節期的含義,你很可能會認為每天都一樣,就像等候新郎的童女那樣’睡著了’。
你也許會反問:這句話邏輯不通啊!那日子我們不知道,如何警醒呢?!這就是神邏輯。回到希伯來根源,我們就找到解開’神邏輯’的’密碼’了——原來,’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就是密碼!這個日子便是吹角節。我在上一段引用經文中特別標註了『警醒』一詞的英文watch。現在你該知道要watch什麼了吧?試想提斯利月即將到來的那幾天,訓練有素的新月觀測者在耶路撒冷的狀態。第一抹細如銀絲的新月出現的時間很短,不警醒、或沒經驗,不知道大致在哪個方位尋找,很容易錯過。萬一錯過的是正式上演’死人復活’的那日子,那可真是要’哀哭切齒’了!現在能明白為何耶穌要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警醒了吧?
關於這個日子,耶穌還用了另一個比喻:’賊來的日子’:
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要警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注:‘衰微’原文作‘死’),因為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警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知道。(《啟示錄》三章1-3節)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到,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耶穌再來的日子。’賊’來的時候,如圖片中在死地裡般不警醒、沉睡的教會,是無法知道。啟示錄七教會中最後的一個教會——老底嘉就是末世教會的大縮影。耶穌要使徒約翰寫下嚴重警告:
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我勸你向我買精鍊的金子,使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使你赤身的羞恥不會顯露出來;也買眼藥膏抹你的眼睛,使你可以看見。(《啟示錄》三章17、18節)
看哪,我來像賊一樣!那警醒、看守自己衣服的是有福的!他就不至於赤身行走,讓人看見他的羞恥。(《啟示錄》十六章15節)
為何對比如此強烈?自以為的富足,在至高審判者眼裡卻是赤身露體,如’皇帝的新衣’。自以為眼睛明亮,耶穌卻說是瞎眼的。《馬太福音》二十四章多次提醒不要被迷惑、被欺騙(do not be deceived)。今天的許多教會,這樣的光景處處呈現。你我都要警醒!
在聖殿重建院出版的圖片中,有一幅畫形象地詮釋了『夜間的賊』。畫中描繪了輪班守護聖殿的祭司在夜裡打盹睡著、大祭司或警衛長舉著火把來巡夜發現後、將他的衣服扒下扔進火裡燒掉的場面。警衛長就被稱為『夜間的賊』,因他是偷偷來到,惟有始終保持清醒才會知道他的到來。這也是主再來時不知道祂來之人的『預演彩排』。他們會是哪些群體?
主說:’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主人來到,看見僕人這樣行,那僕人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那僕人若心裡說:『我的主人必來得遲』,就動手打僕人和使女,並且吃喝醉酒。在他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時辰,那僕人的主人要來,重重地處治他(注:或作’把他腰斬了’),定他和不忠心的人同罪。(《路加福音》十二章42-46節)
早上的時候,你們說:’天色又紅又暗,今天一定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色,卻不能分辨時代的徵兆嗎?(《馬太福音》十六章3節)
耶穌警告,主來要像賊一樣,在夜間臨到那些沒有生命、瞎眼沉睡的教會。愚拙的童女、作惡的僕人還未察覺,祂就來了。以上經文啟示了末世教會內部的逼迫——沒有真正認識並跟隨耶穌的『信徒』,會逼迫真正的基督徒。忠心有見識的僕人始終警醒,執行見證到了不惜一切代價的地步,他們是有福的。然而有些人會變節,無法再持守正道,甚至轉而與敵基督一起逼迫神兒女。他們吃喝醉酒,與不信神的世人一樣。對於這些人而言,主再來是他們絕無法知道的。以上這段經文在近代歷史的應驗是希特勒時代。當時與希特勒配合的教會都活得很好。
弟兄們,論到時候、日期、不要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弟兄們,你們卻不在黑暗裡,叫那日子臨到他們像賊一樣。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警醒謹守。因為睡了的人是在夜間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間醉。(《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4-7節)
神兒女不在撒旦的黑暗和幽暗裡,他們『不睡覺』並非夜裡不休息,而是靈裡始終警醒。正如我們現在付代價來研讀聖經、學習耶和華的節期,在末世定有貴重的託付。彼得五旬節講道和《約珥書》所描述的聖靈大澆灌必會應驗,相信你我有機會參與神所要開啟的工作。神兒女乃白晝之子,越是警醒持守,靈裡就越像明燈一樣透亮,直到天發白、就是明亮的晨星耶穌到來的日子。賊來的時候誰知道而誰不知道,經過講解相信大家都有答案。
五、彌賽亞登基的日子(HaMelech)
吹角節還有一個含義,是彌賽亞登基、加冕的日子。Melech是『君王』的意思。麥基洗德(Malki-Tzedek)是仁義王(Melech—君王,Zedek—仁義)。加冕的日子不僅要戴王冠而且要吹號角(shofar)。歷史上所羅門加冕為王時便是如此:
撒督祭司從帳幕裡拿出那些盛膏油的角,膏立所羅門;然後有人吹角,眾民就說:所羅門王萬歲!眾民跟隨他上來,且吹笛,大大歡呼,聲音震地……撒都祭司和先知拿單在基訓已經膏他作王。眾人都從那裡歡呼上來,聲音使城震動,在就是你們所聽見的聲音。並且所羅門登了國位。(《列王紀上》一章39-40、45-46節)
在那裡,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你們也要吹角,說:願所羅門王萬歲!(《列王紀上》一章34節)
以上兩處經文清楚表明,為王加冕時是要吹角的。大衛吩咐撒督和拿單必須如此行,吹角之時還要眾民的大聲音與之呼應。全能者的到來也是如此:
他招呼上天下地,為要審判他的民,說:招聚我的聖民到我這裡來,就是那些用祭物與我立約的人。諸天必表明他的公義,因為神是施行審判的。(《詩篇》五十篇4-6節)
吹角節這個君王登基的日子,眾聖民要招聚到神面前歡呼;這也是行審判、將山羊和綿羊分開的日子[67]。耶穌將成為大君王,行審判、掌王權,二者緊密相連。舊約時代,只有大君王才有司法權的最終權柄,可以定生死。將來在白色大寶座前,惟有耶穌才能判定永生與永死。
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他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啟示錄》十九章5-6節)
《啟示錄》這段經文正是在講吹角節。耶和華讓耶穌登上寶座做王的日子,有很大的聲音(teruah),那正是吹角節的場景。此場景在《詩篇》中也有描述:
萬民哪,你們都要拍掌,要用誇勝的聲音向神呼喊!因為耶和華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他叫萬民服在我們以下,又叫列邦服在我們腳下。他為我們選擇產業,就是他所愛之雅各的榮耀。神上升,有喊聲相送,耶和華上升,有角聲相送。你們要向神歌頌,歌頌!因為神是全地的王,你們要用悟性歌頌!神作王治理萬國,神坐在他的聖寶座上。(《詩篇》四十七篇1-8節)
“神上升”是指彌賽亞君步步高升要坐上寶座.《詩篇》四十七篇足篇描繪了一個君王加冕的登基大典,奉勸大家背誦。當那日到來時,我們將要與大君王一起坐寶座,叫不信神的列邦、萬民(gentile)服在我們腳下。我們必擊掌歡呼,用誇勝的聲音向神呼喊(teruah),有角聲(shofar)相送。那時彌賽亞大君王耶穌不再是坐在耶和華父神寶座的右邊,而是坐在耶路撒冷祂自己高高的寶座上,永遠為王、統管萬有。祂的仇敵作祂的腳凳。
公義和公平,是你寶座的根基;慈愛和誠實,行在你前面。知道向你歡呼(teruah)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華啊,他們在你臉上的光裡行走。 (《詩篇》八十九篇14-15)
公義和公平,就是審判。因此,寶座與審判是分不開的。被復活的人在吹角節(Yom teruah)能聽到號角聲並起來在神的面光中行走,並在那裡呼喊(teruah)親眼看見耶穌登上寶座,何等有福!《聖經》實在是太了不起了,表面稀鬆平常的字,貫穿起來便如此震撼,隱含了神如許榮耀的奧秘與救恩。哈利路亞!
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亞伯拉罕之神的民,因為世界的盾牌是屬神的,他為至高。(《詩篇》四十七篇6-7、9節)
這便是登基儀式裡向君王效忠的環節。神的子民、列邦的君王,聚集在神面前宣誓效忠。
六、雅各家遭難的日子(The Time of Jacob’s Trouble)
雅各家就是以色列。顧名思義,這層含義與大災難(Great Tribulation)、核戰爭、以及耶和華的日子(the day of Jehovah)相關聯。
耶和華必顯現在他們以上,他的箭必射出像閃電。主耶和華必吹角(teruah),乘南方的旋風而行。(《撒迦利亞書》九章14節)
若吹無定的號聲,誰能預備打仗呢?(《哥林多前書》十四章8節)
打仗要吹特定的號角聲。末後大災難的日子,以色列將面臨戰爭。
雅各家遭難的日子,就是耶和華的日子(the Day of Jehovah):
當主日(在耶和華的日子),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teruah)說……(《啟示錄》一章10節)
被流放拔摩島的使徒約翰當主日被提到末世時空。他聽見了大聲音如吹號。此處的主日並非星期天,而是耶和華的日子(the Day of Jehovah)——吹角節(Yom teruah)。
耶和華的大日臨近,臨近而且甚快。乃是耶和華日子的風聲,勇士必痛痛地哭號。那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難困苦的日子,是荒廢淒涼的日子,是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是吹角(shofar)呐喊(teruah)的日子,要攻擊堅固城和高大的城樓。(《西番雅書》一章14-15節)
耶和華在他軍旅前發聲,他的隊伍甚大;成就他命的是強盛者。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大而可畏,誰能當得起?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悯,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約珥書》二章11-13節)
大家是否已看出,以上先知書中所描繪的末日時空,正是吹角節的場景裡大而可畏的日子(the Ten Days of Awe)。那十天裡當在神面前刻苦己心、悔改歸向耶和華神,必蒙祂的赦免與拯救。這都是我們前面講解過的吹角節場景!
你們要在錫安[68]吹角(shofar),在我聖山吹出大聲。國中的居民都要發顫,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將到,已經臨近。那日是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好像晨光鋪滿山嶺。有一隊蝗蟲(注:原文作’民’)又大又強,從來沒有這樣的,以後直到萬代也必沒有。(《約珥書》二章1-2節)
這段經文所提到的光景看似衝突: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為何好像晨光鋪滿山嶺?這個場景只有活在末世的人才能夠明白。看過核爆炸的照片後,你是否找到答案?在那吹角打仗的日子,核戰爭將世界帶入『急難困苦』、『荒廢淒涼』。
你們且訪問看看,男人有產難嗎?我怎麼看見人人用手掐腰,像產難的婦人,臉面都變青了呢?哀哉!那日為大,無日可比,這是雅各遭難的時候,但他必被救出來。(《耶利米書》三十章6-7節)
婦人懷孕,臨產疼痛,在痛苦之中喊叫;耶和華啊,我們在你面前也是如此。(《以賽亞書》二十六章17節)
你們要哀號,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這日來到,好像毀滅從全能者來到。所以,人手都必軟弱,人心都必消化。他們必驚惶悲痛,愁苦必將他們抓住。他們疼痛,好像產難的婦人一樣,彼此驚奇相看,臉如火焰。(《以賽亞書》十三章6-8節)
在末日的光景裡,雅各遭難,以色列會失去很多人口,但上帝會拯救他們。這一切發生在秋季季節期。我們已經講解過,秋季節期從吹角節開始到住棚節,一共只有22天便全部結束,快速應驗。
那時,保佑你本國之民的天使長(注:原文作’大君’)米迦勒必站起來,並且有大艱難,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沒有這樣的。你本國的民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但以理書》十二章1節)
此段經文中的’大艱難’就是’大患難’,指向雅各家遭難的日子。《馬太福音》裡記錄了耶穌對這段日子的詳細解釋:
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的起頭(注:’災難’原文作’生產之難’)……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房上的,不要下來拿家裡的東西;在田裡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當那些日子,懷孕和奶孩子的有禍了。你們應當祈求,叫你們逃走的時候,不遇見冬天或安息日。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馬太福音》二十四章7-8節)
此段經文就是耶穌對『大患難』的解釋。大家可以把《但以理書》中的『大艱難』替換為『大患難』。它將開始於『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從敵基督出現起算三年半的時間。這也將是以色列、以及所有跟隨神的聖民將面臨最大考驗的日子。
第五篇 秋季節期:贖罪日
第一章 贖罪日概覽
一、贖罪日的涵義
贖罪日是提斯利月十日暨第十天。瞭解『贖罪日』這個字本身的意義非常重要。’贖罪日’的英文是Day of Atonement,其中’贖罪’的英文是Atonement,對應史特朗經文的希伯來文編號是H3727,由三個字母פ、ר、כ組成。
古希伯來文有點像我們中國的象形文字,例如כ的古體字看起來有點像溫泉、水蒸氣。這三個字母都是子音,書寫的聖經裡通常沒有母音,只有子音。這三個子音構成一個字根(root word),插入不同母音則衍生出不同的字,發音也各不相同。這便是希伯來語的神奇之處,所有的字均由區區幾百個字根插入母音逐層衍生而來。
贖罪這個詞的字根原意是’遮蓋(cover)’、’蓋子(lid)’,延伸意義為’遮蓋某人的債務、過犯(A protective covering to go over something or the covering of a debtor wrong.)’。施恩座的名字正因此而來——約櫃上長長的蓋子、同時也是座椅。這個詞的動詞’贖罪’所對應的史特朗經文編號是H3722,翻譯為’贖罪、洗净、使和好、寬恕、淨化、安撫、憐悯、廢除債務、赦免、駐紮帳篷’。為何『贖罪』也是『和好』呢?這一點可以從贖罪日的預演彩排裡得到啟發:摩西會幕裡約櫃上的施恩座上,是神與人同在的地方。然而人犯罪便冒犯了神、與神隔閡,只有將罪洗净、贖罪(atonement)才能免於神的忿怒、與神和好。這個過程也是蒙神寬恕、憐悯、赦免。紮帳篷也是遮蓋的意思。
H3727加了子音後為כַּפֹּרֶת,音譯’kapōreṯ‘,BDB字典譯為mercy-seat、place of atonement,即’施恩座,贖罪之處’。耶和華神對贖罪的流程有特別的規定:每年一次在特定的日子(贖罪日)、由特定人物(大祭司)彈血七次——將公山羊、公牛犢的血彈在施恩座上,象徵百姓的罪得遮蓋、耶和華與祂的百姓重歸於好[69]。這裡有非常深刻的含義,我們要進入希伯來根源去逐層瞭解。
二、出埃及後第一個贖罪日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七月初十日是贖罪日,你們要守為聖會(convocation),並要刻苦己心,也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當這日,什麼工都不可做,因為是贖罪日,要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贖罪。(《利未記》二十三章26-28節)
出埃及後第一個贖罪日發生了什麼?為何會有贖罪日?
回到西奈山下,就在耶和華神召摩西上山四十晝夜間,以色列人陷入拜金牛犢的罪裡:
亞倫從他們手裡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做成。他們就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的神。』……次日清早,百姓起來獻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來玩耍。(《出埃及記》三十二章4節、6節)
和合本翻譯為『玩耍』這個詞著實含蓄,從NIV、New Living Translation、當代譯本可以知道,這不是簡單的玩耍,而是從埃及學來、外邦人的狂歡——的性派對!隨著百姓的犯罪,以色列人與神立的血約旋即遭毀約。按照立血約的規矩,違約方必須死。但摩西不願這些百姓滅亡。他回到耶和華那裡為百姓代求。這便是贖罪日的來源。
到了第二天,摩西對百姓說:’你們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華那裡去,或者可以為你們贖罪(atonement)。’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生命冊上塗抹我的名。’耶和華對摩西說:’誰得罪我,我就從我的冊上塗抹誰的名。’(《出埃及記》三十二章30-33節)
摩西早已知曉『生命冊』且確定自己的名字在冊子上。但為了拯救以色列民,他以『把名字塗抹』、也即永遠沉淪這樣的代價作為交換條件。難怪上帝揀選了摩西,他對以色列人的愛,到了寧願自己永遠沉淪也不願他們沉淪的地步。這是何等大的愛!此處贖罪(atonement)的希伯來原文正是H3722,可以看出『贖罪』與生命冊直接相關——從吹角節到贖罪日,惟有經歷神的審判與救贖,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否已在生命冊上。耶穌在《啟示錄》中給撒狄教會的信中也寫道:凡得勝的……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啟示錄》三章5節))正如耶穌教導歡歡喜喜完成了差派之旅、大有能力可以趕鬼的七十個門徒所說的: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加福音》十章20節)這個資訊正是在贖罪日傳講的。再次確認了贖罪日與生命冊的緊密關係。
三、贖罪日的禮儀程式
贖罪日與其他六個節期不同之處,在於大祭司的服飾。其他六個節期裡,大祭司的聖服乃是『胸牌、以弗得、外袍、雜色的內袍、冠冕、腰帶[70]』,其中胸牌鑲嵌代表十二支派的寶石,以弗得也是用多種顏色的線及紅瑪瑙製成。而贖罪日,大祭司只能穿純白的亞麻布衣服,並要屠宰獻祭。這樣的裝束有兩層涵義: 一層表明人無論貧富貴賤在神面前赤露敞開,無可隱藏。神洞察一切;另一層則以約櫃前血染白衣的大祭司預表耶穌作為麥基洗德大祭司將執行的真正救贖。
《利未記》十六章3-10節講述了當怎樣贖罪:
亞倫進聖所,要帶一隻公牛犢為贖罪祭,一隻公綿羊為燔祭。要穿上細麻布聖內袍,把細麻布褲子穿在身上,腰束細麻布帶子,頭戴細麻布冠冕;這都是聖服。他要用水洗身,然後穿戴。要從以色列會眾取兩隻公山羊為贖罪祭,一隻公綿羊為燔祭。亞倫要把贖罪祭的公牛牽上,為自己和本家贖罪。也要把兩隻公山羊安置在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為那兩隻羊拈閥:一閥歸與耶和華,一閥歸與阿撒瀉勒。亞倫要把那拈閥歸於耶和華的羊,獻為贖罪祭;但那拈閥歸與阿撒瀉勒的羊,要活著安置在耶和華面前,用以贖罪,打發人送到曠野去,歸與阿撒瀉勒(作替罪的山羊)。
亞倫潔凈並穿戴好,取一隻公牛為自己和家族贖罪。兩隻公山羊的贖罪祭將是我們討論的重點。這兩隻公山羊被放在會幕前面抽籤,歸給耶和華神的那只由亞倫獻為贖罪祭,另一隻則用以贖罪送到曠野歸給阿撒瀉勒。阿撒瀉勒在KJV版本中翻譯為『替罪的山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代罪羔羊』——代替我們罪的。這其中有深刻的含義。[71]
《利未記》23章32節也講述了當如何過贖罪日:
你們要守這日為聖安息日,並要刻苦己心,從這月初九日晚上到次日晚上,要守為安息日。
耶和華神要人自卑省察,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過犯並請求赦免。以上經文中的聖安息日指的是節期安息日而非週安息日。
根據《利未記》十六章的記錄,大祭司在這個過程中當幾次進入至聖所?結論是三次。
- 第一次:在耶和華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煙雲遮掩法櫃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利未記》十六章13節)
因大祭司也是有罪的,無法直接站立在耶和華面前,所以要先把香放在火上,使煙霧瀰漫在施恩座上,可以遮蓋兩個基路伯中間神同在的榮耀(shekinah glory)。從亞倫開始所有大祭司均遵此行,惟獨摩西是個’特例’——他可以直接進入至聖所,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72]。
- 第二次: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頭彈在施恩座的東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彈血七次。(《利未記》十六章14節)
第二次進去是用公牛血為大祭司自己和本家贖罪的[73]。
- 第三次:隨後他要宰那為百姓作贖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帶入幔子內,彈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好像彈公牛的血一樣。他因以色列人諸般的污穢、過犯,就是他們一切的罪愆,當這樣在聖所行贖罪之禮,並因會幕在他們污穢之中,也要照樣而行。(《利未記》十六章15-16節)
第三次進去是用公山羊的血為眾百姓贖罪。之前我們曾介紹過贖罪要預備兩隻公山羊,這裡提到的公山羊就是歸耶和華神的那一隻。大祭司要把羊血帶到幔子內,與彈公牛的血一樣,就是也要彈在施恩座的東面和前面。
為何彈血只能在施恩座東面而非西面?這是千年難題,過去少有解經家觸碰過此問題,施恩座西面是一個特別保留的地方,我們將在後文會詳解。大祭司藉著彈血將公牛和公山羊的血塗抹在約櫃的『蓋子』、就是施恩座上,就是贖罪(atonement)的過程。嚴格說,大祭司年復一年所獻上牲祭的血並不能贖罪,只是暫時把罪遮蓋(H3722)而已;只有等上帝欽定的愛子耶穌將自己作為贖罪祭獻上,才能真正將罪塗抹、使之消失於無形。
第二章 贖罪日的深刻內涵
一、兩種的’一次’
瞭解贖罪程式後,我們要進入《希伯來書》九章來學習兩種的『一次』。
第一種’一次’是,耶穌只要進聖所一次而非三次:
但現在基督(彌賽亞)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希伯來書》九章11-12節)
‘將來美事’正是大祭司贖罪日所預演彩排之事,是贖罪日所要應驗的意義。耶穌作為麥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完全不同於傳統亞倫等次大祭司體系。祂之所以不需要三次進入聖所才能贖罪,是因為祂本是神子、絲毫無罪,可以站立在神面前,所以既不需用燒香的煙霧遮蓋耶和華的榮耀,也不需用公牛的血為自己贖罪。
第二種『一次』是,耶穌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便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希伯來書》十章14節)
耶穌不像大祭司亞倫要每年獻祭才得以遮罪。只因祂有永恆的生命,只『一次獻祭』就有永遠的果效。《希伯來書》作者告訴我們,真正的贖罪日,是耶穌作為麥基洗德等次大祭司所成就的那個贖罪日,與亞倫體系的大祭司是完全不同的等次。亞倫體系的大祭司必須來自利未支派亞倫的後裔,但耶穌出於猶大支派,出身不同、身份輩分不同、贖罪的方法不同、程式不同,效果也全然不同!
經過這樣的比較,我們可否明白耶和華神不厭其繁、制訂贖罪日種種禮儀規定的心意?只有當贖罪日真實應驗、真正的大祭司來成就’將來美事’之時,我們才能看到祂為我們所成就的是何等貴重、何等榮耀、何等美好、何等蒙恩之事!
二、阿撒瀉勒的幾層含義
接下來我們要詳細查考被放到曠野歸與阿撒瀉勒的那隻羊。《猶太百科全書(Bible Encyclopedias)》對’阿撒瀉勒(עֲזָאזֵל音譯為ʿăzā’zēl)’的解釋,有’代罪羊’和’戴罪羊’兩層含義。前者是指人的罪由這羊『代替』,後者指人的罪由這羊『披戴』。大祭司要將兩手按在阿撒瀉勒(scapegoat)頭上,承認大祭司本人及所有以色列百姓的罪,將眾人的罪都歸在這隻山羊身上,然後將它送到遙遠的地方。照BDB字典的解釋,『阿撒瀉勒』還有『完全抹去(removal)』的意思,即把身上的罪除掉,轉換到『阿撒瀉勒』身上、而成為無罪的,原本無罪的因背負了人的罪而成為有罪的。
從以上解釋可以看出,耶穌不僅是逾越節羔羊,也成就了阿撒瀉勒。祂成就了贖罪日大祭司的功效,將整個以色列民族的罪歸在自己身上,祂才是以色列的救贖者!逾越節祂擔當的是個體的罪,贖罪日祂擔當的是集體性的罪——兩個層面都應驗在祂身上。
此外,『阿撒瀉勒』竟然還是邪魔的名字。根據文獻,這位邪魔住在沙漠。《創世紀》六章及《以諾書》有相關記載[74]:神的兒子們與人的女子交合生子,生出身量巨大的半人半魔。此事源於撒旦差派追隨自己的兩百個墮落天使降落在黑門山頂,『阿撒瀉勒』便是其中的一位領袖。牠教導人叛逆神,興起戰爭、鼓動女人紋身染髮、教導巫術和隱密暗黑的知識(dark knowledge),是所有巫術、邪術的’鼻祖’。後來神命令天使長用鐵鏈綁住牠的手腳,鐵鏈固定在岩石上,並將牠扔進黑暗的深坑,直到審判大日。《猶大書》一章6節也提到此事:
又有不守本位,離開自己住處的天使,主用鎖鏈把他們永遠拘留在黑暗裡,等候大日的審判。
對於有希伯來根源和背景的基督徒,尤其是熟悉《以諾書》的初代猶太信徒,讀到此經文便知其出處。從這個意義,罪歸到撒旦的天使長阿撒瀉勒,也是將罪歸回撒旦了。
你也許會問撒旦為何要將兩百墮落天使差派到黑門山。神在《創世紀》三章15節宣告,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撒旦始終知道將來從女人出生的彌賽亞會來毀滅自己的權勢,因此牠要用這二百墮落天使,通過與女人結合污染人類的基因、使彌賽亞無法從女人的後裔而生,以此抵擋神的救贖計劃。正如聖經所指出的,屬靈戰爭自古就是刀光血影,比世上的戰爭厲害得多。
贖罪日的兩隻公山羊都是黑色的,且根據邁克儒德的研究,它們還是雙生的——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大祭司閉上眼睛掣簽,通常右手抽到歸於耶和華的簽被認為是吉籤。大祭司將紅線綁在歸於阿撒瀉勒的那只『代罪羊』頭上,雙手按在代罪羊頭上,承認自己和本家及全以色列的罪。藉著這個儀式,以色列全家所有的罪轉換到代罪羊身上,隨後代罪羊要被逐到曠野、被棄絕(主耶穌在十架上也是這樣被棄絕!)。這是個很嚴肅的儀式。然而歷史上曾發生過代罪羊從曠野跑回的情形,以色列人擔心罪又因此回到自己身上,因此程式演化為將羊扔下深崖。
到第二聖殿時代、就是耶穌那個時代,至聖所裡已無約櫃和施恩座[75],大祭司只能將血彈在本應放約櫃之處的地上。缺少了可以遮罪的施恩座(atonement-H3722),如何知道罪是否已被贖?聖經中常用紅色代表罪,神赦罪之恩可以將罪洗净如雪,正如大衛所說[76]。因此,當時的做法是將一條紅色線掛在相當於七層樓高的聖殿大門上。當代罪羊被扔下山崖時,紅色線變為純白,則表明神已原諒了以色列民這一年的罪。這完全是超自然現象,足見希伯來民族與神的關係何等密切!
然而,猶太教法典《塔木德》中特別記載了聖殿被毀四十年之前的四件不吉祥事件:
首先是耶穌被釘十架那年贖罪日起四十年間,歸給耶和華神的公山羊總是左手掣出,這是不祥之兆。這樣的概率你是否還認為是隨機事件?!其次,聖殿大門上的朱紅色線也不再變白,此後四十年間從未改變!很明顯這是神的作為——耶和華神接受了愛子耶穌所成就的贖罪祭,但因宗教領袖和被蒙蔽的以色列人棄絕神所供應『真正的贖罪祭』,因此神也不接受他們所獻的贖罪祭。此外,聖殿的門會自己打開。而且,金燈檯七盞燈中間的那盞’僕人之燈(the servant’s lamp)’一直無法點亮。
金燈檯中間的那盞之所以被稱為’僕人之燈’,是因其餘六盞燈要用中間這盞點亮。《以賽亞書》五十二章13節: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五十三章7節描寫了這位’受苦的僕人’: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或譯:他受欺壓,卻自卑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彌賽亞第一次來正是要成就’受苦的僕人’之位分。耶穌受鞭傷時就是這樣靜默無聲,沒有一絲哀嚎。
《以賽亞書》五十三章6節:我們都什麼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這豈不正是被趕入曠野歸與阿撒瀉勒的’代罪羔羊(scapegoat)’嗎?這羔羊將我們的罪遠遠帶離,正如《詩篇》一百零三篇12節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原來這一切都有預表。哈利路亞!根據《塔木德》記載,拉比也承認其後四十年以色列人的罪越來越嚴重,結果整個民族被驅散到全世界,成就了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三及二十四章所說的預言。
我們繼續進深講解代罪羔羊(scapegoat)將罪轉換的原理。根據聖經記載,大祭司要兩手按在羊頭上完成轉換(transfer)的過程。聖經中多次提到『按手之理』,按手便會轉換,但轉換的有好有壞。例如《提摩太後書》一章6節: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保羅就是將他的恩膏藉著按手流到提摩太身上。
然而在代罪羔羊的按手之禮中,大祭司既承認了以色列的罪孽過犯,就藉著按手之禮將罪轉換到代罪羊頭上。所以《以賽亞書》五十三章8節說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這’代罪羊’並非自己有罪,而是擔當了眾人的罪。這是神何等大的救贖奧秘!
這段經文對我有很大的開啟。首先,只要人承認耶穌就是自己的’代罪羔羊’,這人的罪就轉換(transfer)到耶穌身上,正如舊約中大祭司贖罪日行’按手之禮’所預表的功效。不承認耶穌背負了我們的罪、依然自己背負罪孽是很可怕的。其次,當人認同耶穌所背負的是自己的罪——我就是羊、羊就是我——我們就與耶穌有了身份認同。十字架便有了一個嶄新的含義: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祂就是我、是我的代罪羊(scapegoat);祂釘在十字架上,因此我也與祂同釘十字架。這就是罪的轉換(transfer)和身份聯合(identity unite)。如此才能明白保羅所說的與耶穌同釘十字架[77]。這個觀念不是保羅自己發明的,它來源於贖罪日。只有與真正的贖罪祭真正的代罪羔羊——主耶穌——身份聯合、承認祂就是你的彌賽亞,代罪羔羊的功效才能完全發揮出來。與耶穌同釘十字架,就是與祂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同升天。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以弗所書》二章6節)這一點可以使我們的裡面被開啟並勝過。今後大家為人施洗需要將這個意思向受洗的人講清楚。受洗必須要與耶穌同死、同埋葬、同復活。正如《羅馬書》六章6-11節所說:
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因為知道基督既從死裡復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著。這樣,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穌裡,卻當看自己是活的。
知道與主聯合、罪身已滅絕,面對罪的試探、生命的破口,看似無法勝過的軟弱,我們就成為死人。死人不會犯罪,罪身滅絕。神的話語是大有能力的!向受洗的人講清楚,不僅使人得救,而且可以有得勝的生命。這是我對大家的託付。
贖罪日與逾越節的羔羊,都用於贖罪,兩者有什麼不同?
逾越節的贖罪是個人性的(individual level)。家家戶戶要到市場上選一隻毫無瑕疵的羔羊,代表自己和自家。這是男丁一年三次要上耶路撒冷守節的其中一個。同樣,你要承認耶穌就是你個人的那個逾越節的羔羊。
而贖罪日無需家家戶戶去買山羊,只需大祭司預備公山羊、自己進入至聖所,代表整個以色列民族贖罪,是集體性(corporate level)的贖罪。以色列不屬於列國。《民數記》中貪財的先知巴蘭如此描述:這是獨居的民,不在萬民中。(《民數記》二十三章9節)以色列是列邦七十國之外獨屬耶和華神的產業。以集體性位分而言,以色列這個國家在七十一國中便是是祭司的位分。只有以色列民族的罪得贖後,才能以祭司的位分在住棚的七天裡為列國贖罪。相關內容將在住棚節的節期講解。
《希伯來書》用許多篇幅講解耶穌是麥基洗德等次的祭司,並說這個真理是屬靈的『乾糧』而非『靈奶』。作者感歎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呢。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希伯來書》五章12-13節)因此我們今天要來吃乾糧,學習《希伯來書》十章14-30節,了解麥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他具備以下幾種特質:
- 無窮生命
麥基洗德代表了無窮的生命。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 神的兒子相似。(《希伯來書》七章3節)聖經對於重要人物的描述,一般都會記載出身及年歲。刻意不記載,並非說為亞伯拉罕祝福的麥基洗德個人生命是無父無母,乃是預表麥基洗德等次大祭司耶穌作為神子具有永恆生命。
- 神的兒子身份
耶穌作為麥基洗德的身份,不同於摩西以僕人之身份在神的家裡盡忠,而是以神子的身份,治理神自己的家,所以身份、位份、等次都高於摩西亞倫祭司。
……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詩篇2:7)
耶和華起了誓,決不後悔,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篇110:4)
- 祭司君王集於一身
麥基洗德不僅是祭司,又是王,集二者於一身,而摩西亞倫等次的祭司卻不是這樣。他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並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兩職之間籌定和平。(撒迦利亞書6:13)
- 地位和等次優於摩西亞倫等次
當他為亞伯拉罕祝福的時候,實際上包含了後來的利未人在內,都一同領受了這份最初的祝福。因此,麥基洗德祭司等次高於且早於摩西亞倫等次。這麥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本是長遠為祭司的[78]。他當亞伯拉罕殺敗諸王回來的時候,就迎接他,給他祝福。(希伯來書7:1)
- 延伸思考
回到創世記,亞伯蘭被稱為第一個希伯來人,可是在亞伯蘭之前就已經有麥基洗德了,所以麥基洗德不一定是希伯來人,或者說他一定不是希伯來人。由於麥基洗德的等次和身份的特殊性,他甚至可以揀選不是利未支派的人做祭司,在列邦當中揀選我們成為祭司。這也是麥基洗德等次祭司的特別之處。
那麼,耶穌作為麥基洗德等次的祭司,祂與摩西亞倫等次的祭司有何不一樣呢?
耶穌作為真正的麥基洗德祭司來到,祂的等次、體系和摩西亞倫祭司體制完全不同了。比如,亞倫等次的祭司在贖罪日須三次進入會幕,為自己全家和眾百姓贖罪,耶穌無罪只需要一次獻祭,便成就永遠的救恩。這些罪過既已赦免,就不用再為罪獻祭了。(《希伯來書》十章18節)為什麼耶穌可以這樣?我們根據上述關於麥基洗德的五個特質,就能知曉其中的具體奧秘:
- 耶穌不僅有無窮生命的大能,而且祂是神的兒子;
- 亞倫祭司們是帶牲畜的血,而耶穌是用祂自己的血;祂既是祭司,本身也是祭物;
- 耶穌獻祭經過的通道不一樣,祂沒有經過幔子。在幔子裂開以前,進入至聖所的通道並沒有顯明,耶穌是如何成就幔子裂開的意義呢?這和大祭司向著約櫃方位彈血有何關聯?我們會在下一章關於贖罪日的講述為大家詳盡揭曉。
接下來的章節我們要重點講解:
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希伯來書》十章19-20節)
第十九節中’坦然’這個詞KJV版譯為’boldness’,就是’在聖靈中的大膽’。大祭司每次進入至聖所贖罪日獻祭可謂生死交關,只要哪次罪沒有承認清楚便會被擊殺,因此可以想像那種恐懼戰兢的心情。而耶穌作為麥基洗德等次大祭司、所成就的救恩之榮耀和能力,使你我在真理的根基上才有『聖靈中的大膽』: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説明。(《希伯來書》四章16節)
我們不是只有一年一次而是隨時可以到神的寶座、就是約櫃上施恩座前,向阿爸天父求恩惠與憐悯。憐悯座(mercy seat)與贖罪座(atonement)一樣,我們不再需要大祭司而是可以自己多次進去,不再怕被擊殺。這就是在聖靈中、在真理中的大膽——是耶穌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耶穌自己所開的『活』路。他不是以大祭司亞倫的通道,從聖所的幔子進入至聖所,而是將自己的身體擘開成為通道!
這就是『最後的晚餐』之意義。耶穌拿著麵包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路加福音》二十二章19節)耶穌所受的鞭刑,身體被打得皮開肉綻、擘開,成了通道。飯後祂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二十二章20節),耶穌受刑後血流出來,與《創世紀》十五章上帝與亞伯蘭立約一樣。日頭正落的時候,亞伯蘭沉沉地睡了;忽然有驚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創世紀》十五章12節、17節)亞伯蘭僅是按神的要求預備了祭物便沉沉睡著,神從劈開的母牛、母山羊、公綿羊等祭物的肉塊中經過[79]。祭物的肉塊中間必是血流而成的通道,預表耶穌作為麥基洗德祭司、以祂自己成為逾越節羔羊並贖罪祭的山羊,把自己的身體擘開,流下寶血開出了一條又新又活的通道。這便是立盟約的過程。
《希伯來書》十章21-22節直接點明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净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此處的大祭司是麥基洗德大祭司、而非亞倫大祭司。摩西、亞倫地位再高也僅是僕人,而麥基洗德大祭司耶穌是神的兒子——神兒子自己治理神的家。我們接受並承認耶穌是自己的代罪羔羊,就是將自己釘在十字架上,罪的代價已付清。藉著麥基洗德等次大祭司自己擘開身體所成的通道,得以直接進入至聖所。有了這不可撼動的信心為基礎,我們心中良心的虧欠被除去,可以坦然無懼隨時進到神的寶座前,正如到至聖所約櫃的施恩座(seat of atonement)前,求憐悯(mercy)。哈利路亞!聖靈中的大膽便從此處而來。我們與神的關係,可以恢復到如此美好的地步。感謝讚美耶穌!
因著耶穌的血使更新的約生效,聖靈中的大膽使我們得以到神面前而不怕被擊殺。耶穌釘十架受死時,分隔聖所與至聖所的幔子分開了。這幔子所預表的是彌賽亞耶穌的身體。因此,當耶穌的身體擘開時,幔子也必須被超自然地的打開。今後大家守聖餐擘餅時,要領會這更深層的含義。耶穌將自己身體剝開後成為通道,只一次獻上自己為贖罪祭,便直接進入聖所。耶穌是真正的先鋒[80]。
根據《利未記》二十五章4節,每七年為一個安息年;又根據9-10節,計算七個安息年、也暨第五十年要宣告為禧年。宣告禧年的時間不是在亞筆月一日,而是在贖罪日、暨提斯利月十日。禧年到來要吹角宣告,為奴的得自由,欠債的得免除:
你要計算七個安息年,就是七七年。這便為你成了七個安息年,共是四十九年。當年七月初十日,你要大發角聲;這日就是贖罪日,要在遍地發出角聲。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利未記》二十五章8-10節)
第三章 贖罪日與啟示錄場景
我們要通過《利未記》十六章大祭司獻贖罪祭的細節來觀察’未來的影兒’:大祭司進至聖所要拿香爐,從耶和華面前的壇上盛滿火炭,又拿一捧搗細的香料,都帶入慢子內,在耶和華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煙雲遮掩法(櫃)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頭彈在施恩座的東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彈血七次。隨後他要宰那為百姓做贖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帶入幔子內,彈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好像彈公牛的血一樣。(《利未記》十六章12-15節)大祭司拿著香爐、壇、香料這三樣進入至聖所、並把香放在火上後,整個至聖所內必是煙霧瀰漫。
- 金香爐
圖片展示了聖殿重建院為預備建造第三聖殿所複刻的獻祭器具。金香爐(Censer)內放入香料和火炭,會散發出香氣和煙霧。
- 金香壇
金香壇不是在聖殿外獻燔祭的銅質大祭壇,而是在聖所內的幔子前。根據《出埃及記》三十章2節,金香壇長一肘、寬一肘、高二肘,由木頭打造,覆以黃金。所羅門王聖殿中的金壇用的是香柏木,聖殿研究院的也是香柏木。根據聖殿重建院的說明,祭司要一天兩次在聖殿至聖所內矗立的金香壇上燒香。祭司持續添加香料和火炭使香料產生煙雲併散發香氣。在祭司執行的所有律例中,這一條倍受喜愛,因為中籤的執行者將得到極大的祝福。從下圖聖所的圖片可以看出,金香壇位於聖所內金燈檯和陳設餅之間。希伯來人觀念裡認為金香壇是至聖所的延伸。雖然祭司在至聖所外的聖所燒香,他們也認為是在耶和華面前燒香。這就是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在耶和華面前燒香之處。他看見天使加百列站在香壇旁,並向他發預言將要有一個兒子。
《列王紀上》八章6-8節祭司將耶和華的約櫃抬進內殿,就是至聖所,放在兩個基路伯的翅膀底下。基路伯張著翅膀在約櫃之上,遮掩約櫃和抬櫃的杠。這杠甚長,杠頭在內殿前的聖所可以看見,直到如今還在那裡。想要進一步瞭解此段經文的,可參考相關連結裡的資料[81]。我們來關注聖所內器具的方位。聖所因著盛滿香的火炭而煙霧繚繞。帳幕上凸出的兩個點是約櫃的長杠,大祭司可藉此得知約 櫃的位置,以免誤碰而被擊殺。因此殿內可看見杠頭,而殿外卻看不見(列王記上8:8)。聖殿是東西向,與摩西時期的會幕一樣,僅開東門。裡面的至聖所及約櫃也是東西向。約櫃是長方形,杠頭在長邊。天使翅膀下、約櫃上的蓋子,正是神在地上的寶座,就是atonementH3722。寶座坐北朝南,從坐在寶座上看,西邊是右邊,東邊則是左邊。
幾千年來,耶和華神告訴祭司們,彈血只能在寶座東邊,為何如此呢?直到現今我們才明白,右邊則是特意保留的『殊榮之位』。這『尊榮之位』,乃是留給真正能贖罪、除去死的刑罰、並更新更美之約的寶血。藉著羅馬兵丁刺向被釘十架耶穌的肋旁,血和水從祂身體流出。聖潔無罪的神子耶穌,祂的寶血怎可能白白落在地上?!那時,突如其來的地震使地裂開縫隙,血與水直奔安放在地下三十英尺開外的約櫃,正好落在施恩座西邊,神的救恩照字面應驗。其中的細節令人震撼,這裡面的細節很多,我們無法在此一一陳明,建議大家去觀看末世先鋒出品的亨利·葛洛法(Henry Gruver)訪談視頻[82] 。其中我們引述了亨利牧師對聖經考古學家韋羅恩(Ron Wyatt)的訪談內容,值得大家深入了解約櫃是如何被耶利米和祭司們藏起來的,而約櫃真正隱藏的地點就是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下方位置[83]。另外,亨利牧師關於耶穌血液的見證,更加證實了耶穌的血是落在施恩座的西邊/右邊。
耶穌作為麥基洗德祭司等次,甚至不進入人手所造的希律聖殿至聖所(參希伯來書九章11-12節)。希伯來書9:8“聖靈用此指明:頭一層帳幕仍存的時候,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是何意思?我的解讀:幔子裂開只是顯明這條路無法領人到施恩座前,因為約櫃根本不在那裡。唯有通過耶穌才能到施恩座前,祂的血就在施恩寶座右邊,永遠有效的贖罪。
在同一個時空有兩個場景發生,一個是至聖所幔子裂開——裡面是空的;另一個場景是磐石裂開——祂的血進入非人手所造的聖殿,約櫃施恩座上面。這個才是通道,這個才是祂的血開的路。這樣比對就很清楚。我本人也很讚成亨利·葛洛法牧師的這種解讀。
各位若將這些事搞清楚,相信你的一生會不再一樣。信心必讓你裡面的火燃燒。直到耶穌再來,不會有什麼攔阻你對祂的愛及對救恩的讚歎。
二、《啟示錄》對應場景
將贖罪日與《啟示錄》相關場景對照,可以清楚瞭解耶穌第二次來所要應驗的事件。
《詩篇》一百四十一篇2節: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禱告如約櫃前火炭上馨香的煙霧,上升到耶和華神的寶座。這禱告是否與前述《利未記》十六章大祭司獻祭的場景有異曲同工之處?
《啟示錄》六章9節有一段關於祭壇的描述:
揭開第五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神的道、併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
祭壇底下收納的是歷世歷代殉道者的靈魂,包括自舊約時代以來的先知,如第一個被殺的義人亞伯,直到世世代代的忠實見證神之道的殉道者,包括末世還將有的大批殉道者。使徒約翰聽見這些靈魂要神為他們『伸流血的冤』,因為神彰顯公義的時候到了。贖罪日,正是祂報仇、下審判的日子。自吹角節提斯利月一日起到十日十天之久,神給人機會悔改,真心悔改的人可得救贖,依然執迷不悟、偏行己路的,將被審判。
這段經文中還有幾個字需要留意——住在地上的人。這是個特定詞語,凡認同撒旦掌權的世界價值體系、在末世與敵基督一起沉淪、以地上為家的,就是『住在地上的人』。不住在地上的,就是寄居的,正如《彼得前書》二章11節所說,我們是客旅,是寄居的。作為’天路過客’,我們的家是神的國,不在地上。我們所承認的是神的價值體系。所以此處殉道者的靈魂所呼求的審判,便是贖罪日的審判,神報仇的日子。此段經文中的
祭壇究竟是聖所外的銅祭壇,還是聖所內的金香壇?要找到答案,還需追究原文。KJV版本中『altar』對應的希臘原文是G2379,既可以指殿外銅祭壇,也可以指殿內金香壇,需根據上下文確定。
《啟示錄》八章3-6節: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爐,來站在祭壇旁邊。有許多香賜給他,要和眾聖徒的祈禱一同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神面前。天使拿著香爐,盛滿了壇上的火,倒在地上,隨有雷轟、大聲、閃電、地震。拿著七枝號的七位天使就預備要吹。
上一段經文是在第五印,這段經文到了第七印後即將吹響七號之際——終局將至,七號吹過後七碗就要被傾倒在地。這段經文中,使徒約翰見到天使所行的一切,豈不正是《利未記》中大祭司獻贖罪祭的真實應驗?因此,此處的天使,必不是一般的天使,而是神的使者耶穌。此處中文翻譯為天使,英文對應的詞語是messenger(報信者)。整本聖經裡有一處特別的天使,是’the Angel of God’。天使有千千萬萬,但這位特別的使者,正是《創世紀》中與雅各摔跤的那一位,也是《約書亞記》中約書亞所見手中有神的刀、來做耶和華軍隊元帥的那一位。祂就是彌賽亞耶穌,麥基洗德大祭司。約翰看見祂即將行審判。
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出,殉道者的靈魂、並眾聖徒的祈禱很可能都被收在寶座前的金香壇裡,因此處的“祭壇altar”似乎就是”金香壇golden altar”,那使者站在那裡,而非從聖所外的祭壇,進入聖所的金香壇旁。當神的使者站在金香壇旁,將金香爐獻在壇上、將盛滿祭壇之火倒在地上後,第七位天使就走出來預備吹號。
我們曾講解過,《以賽亞書》六十三章1-3節記錄耶穌再來時的審判。祂將『踹酒榨』、血流成河。因為報仇之日在我心中,救贖我民之年已經來到。(《以賽亞書》六十三章4節)祂正是以此回應了祭壇底下被殺者的靈魂。
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這靜默無聲之際,正是等待彌賽亞降臨審判的時刻,也是《但以理書》九章24節關於’七十個七’的預言成就之時: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凈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或譯:彰顯)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或譯所)。
七位天使依次吹了七號,此時,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在神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長老,就面伏於地敬拜神,說:’昔在、今在的主神,全能者啊,我們感謝你!因你執掌大權作王了。外邦發怒,你的忿怒也臨到了,審判死人的時候也到了;你的僕人眾先知和眾聖徒,凡敬畏你名的人,連大帶小得賞賜的時候也到了;你敗壞那些敗壞世界之人的時候也就到了。’當時,神天上的殿開了,在他殿中現出他的約櫃,隨後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大雹。(《啟示錄》十一章15-19節)
各位是否從這段經文看到了贖罪日的場景?《和合本》所翻譯的『昔在、今在的主神,全能者』不夠準確,應更正為『昔在、今在、將要來』,對應KJV版本的翻譯是which are,which was and to come。全能神同時存在於過去、現在及未來三個時態。祂就是在荊棘裡跟摩西說話、自有永有的那一位(I am that I am),將來必來作王。祂是耶穌,祂在地上建立王權之時,將是敵基督和其追隨者的死期。然而,神的兒女雖然在撒旦的大怒之下,卻不在神的大怒之下,因為他們會在末次號角吹響那一霎那被提。
我們已經講過號筒末次吹響、死人要復活將發生在吹角節。當第七位天使吹號角,就在最後一號聲,就是第一百號時,死人就復活了。這以後神大怒的七碗開始傾倒,約櫃顯現。約櫃是神的寶座,彌賽亞耶穌既要在地上做王、執掌千禧年王權,寶座就當在此時顯現出來。歸納而言,《啟示錄》的七印、七號、七碗是一個序列。七印裡隱藏了七號,七印拆畢啟動七號;七號裡隱藏了七碗,七號吹畢便觸動七碗。從《利未記》十六章16-17節中可以看出,贖罪日除了大祭司可以進入會幕之外其他人均不可入內。同樣情景也將發生於《啟示錄》十五章6到8節:那掌管七災的七位天使從殿中出來,穿著潔白光明的細麻衣(注:’細麻衣’有古卷作’寶石’),胸間束著金帶。四活物中有一個把盛滿了活到永永遠遠之神大怒的七個金碗給了那七位天使。因神的榮耀和能力,殿中充滿了煙。於是沒有人能以進殿,直等到那七位天使所降的七災完畢了。
舊約時代,聖所的金香壇因在耶和華面前燒香而充滿煙霧,如今我們不再用祭牲獻祭,而是以禱告、讚美、感謝為『馨香的火祭』獻在神的祭壇上。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十二章1節)
第六篇 秋季節期:住棚節
第一章 住棚節概覽
一、住棚節及帳篷
住棚節的希伯來文發音是『SUKKOT』,是棚子、帳篷的意思。住棚節的另一個名稱是『收藏節(the Feast of Ingathering)(出埃及記23:16),源自收聚田間土產之意,是穀物及果物完成採收收藏的節期。
對照馬太24:31「他要差遣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方:原文作風),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預表耶穌降臨時不僅將屬祂的人復活進入神國,也將未在敵基督的逼迫下接受獸印、但同時也未接受耶穌的以色列人(選民)招聚起來。
西番雅 3:20 「那時,我必領你們進來,聚集你們;我使你們被擄之人歸回的時候,就必使你們在地上的萬民中有名聲,得稱讚。這是耶和華說的」。它也是萬國的節期,千禧年間萬國都要來守此節
SUKKOT是暫時搭起的棚子。以色列人在曠野所就居住在帳篷,會幕也是帳篷。二者共同之處在於它們不是固定建築,可以被拆解(disassembly)並重新支搭。這個特性意義深遠,對於瞭解相關新約經文極為重要。
你們收藏了地的出產,就從七月十五日起,要守耶和華的節七日。第一日為聖安息,第八日也為聖安息。第一日,要拿美好樹上的果子和棕樹上的枝子,與茂密樹的枝條,並河旁的柳枝,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歡樂七日。每年七月間,要向耶和華守這節七日,這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你們要住在棚裡七日,凡以色列家的人,都要住在棚裡,好叫你們世世代代知道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時候,曾使他們住在棚裡。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未記》二十三章39-43節)
住棚節從提斯利月暨第七個月15日至21日共七天,第八日暨22日是聖安息日,也是節期的最大日。我們已講解過,安息日(Sabbath)不僅包括週安息日,還包括節期特定日的聖安息日。若在住棚節期間去以色列,會看到陽臺或街上許多暫時搭建的帳篷(SUKKOT)。人們會在那裡居住七日。
SUKKOT這個詞最早出現於《創世紀》三十三章17節、雅各過約旦河與以掃相見後:雅各就往疏割去,在那裡為自己蓋造房屋,又為牲畜搭棚;因此那地方名叫疏割(就是棚的意思)(《創世紀》三十三章17節)。亞伯拉罕和雅各牧羊都是住帳篷的。
二、外邦列國的數目
我們已講解過逾越節是個人性的贖罪,贖罪日是以色列集體性贖罪,而住棚節則是為列邦贖罪。列邦從何而來?可從以下經文找到線索:
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他們都生了兒子。《創世紀》十章1節)。
這些都是挪亞三個兒子的宗族,各隨他們的支派立國。洪水以後,他們在地上分為邦國。(《創世紀》十章32節)
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就照以色列人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申命記》三十二章8節)
若數點《創世紀》十章中列示的閃、含和雅弗子孫的名字,正好是七十個,代表七十個國家。七十這個數位是神設定的,祂做事的目的從來是創始之初就預定好的。當初耶和華神將整個世界分成七十個外邦國,七十正好是以色列人的數目。……凡從雅各而生的、共有七十人,約瑟已經在埃及。(《出埃及記》一章1-5節)雅各就是以色列,英王欽定本直接翻譯為以色列(the names of the children of Israel)。神正是照雅各下埃及時兒女的數目來立定萬國的疆界。上帝早在雅各乃至亞伯蘭出生前,就預先看見雅各下埃及會有七十個兒女。廢王立王都在乎祂!
神在西奈山與以色列人立約後,摩西把公牛犢牲祭的血灑在祭壇並以色列人身上後,對他們說: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埃及記》十九章6節)
以色列從此從一個家族成為一個邦國(nation),是祭司的國度。這個國度從雅各而生,從出埃及時也帶來外邦人。這些外邦人經過紅海,在西奈山下成為『以色列人』。過紅海就是洗禮。在摩西的帶領下,所有經過紅海的會眾同受一洗,『一主一浸一洗』,預表新約裡聖靈的洗。
因此神與西奈山下會眾所立的約,既是國度的盟約,又是婚姻的盟約。作為國度的盟約,國王就是耶和華神。儘管後來以色列人厭棄耶和華神,要撒母耳為他們立王,但祭司國度的命定從未改變。新約中耶穌的血成就了贖罪祭,祂的血落在約櫃西邊,一次性更新了約。不僅重新恢復了以色列人因拜金牛犢而喪失的祭司位份,也使我們這些外邦人得以成為祭司國度裡聖潔君尊的祭司。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二章9節)
三、七十隻公牛犢
我們要來瞭解住棚節獻祭中公牛犢的數目,記錄在《民數記》二十九章:
又要將公牛犢十三隻,公綿羊兩隻,一歲的公羊羔十四隻,都要沒有殘疾的,用火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燔祭。(《民數記》二十九章13節)
第二日要獻公牛犢十二隻,公綿羊兩隻,沒有殘疾、一歲的公羊羔十四隻…(《民數記》二十九章17節)
第三日要獻公牛十一隻,…(《民數記》二十九章20節)
第四日要獻公牛十隻,…(《民數記》二十九章23節)
第五日要獻公牛九隻,…(《民數記》二十九章26節)
第六日要獻公牛八隻,…(《民數記》二十九章29節)
第七日要獻公牛七隻,…(《民數記》二十九章32節)
公牛犢的數量在七天中逐日遞減。將七日所獻公牛犢數量相加,13+12+11+10+9+8+7,正好是70。我們剛講解過七十代表列邦(Gentile)的數目。以色列是獨居的民,是歸於耶和華神的產業,不在列邦之中。
第二章 住棚節的預言與涵義
秋季節期完整的獻祭次序乃是如此:先是提斯利月十日贖罪日大祭司為以色列集體性贖罪;到提斯利月十五日住棚節,以色列以祭司國度位分為列邦贖罪。神在西奈山下所說的話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將應驗。列邦若都知道以色列的命定,難道不應當竭力去保護它嗎?否則以色列滅國,誰來為他們贖罪?可見歷世歷代以來撒旦非常清楚神的旨意、計劃及以色列的命定,因此想盡辦法要除滅以色列。其間不乏惡名昭彰的希特勒。末後敵基督出現時,更會變本加厲。我們要體會神的心意何等美好,仇敵的作為何等可惡。
一、末後住棚節相關預言
我們把鏡頭再推到《撒迦利亞書》十四章16-19節:
猶大也必在耶路撒冷爭戰。那時四圍各國的財物,就是許多金銀衣服,必被收聚。那臨到馬匹、騾子、駱駝、驢和營中一切牲畜的災殃,是與那災殃一般。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地上萬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的,必無雨降在他們的地上。埃及族若不上來,雨也不降在他們的地上;凡不上來守住棚節的列國人,耶和華也必用這災攻擊他們。這就是埃及的刑罰,和那不上來守住棚節之列國的刑罰。
這個預言發生在《啟示錄》哈米吉多頓大戰後,敵基督和假先知被丟進硫磺火湖。大衛之子(Son of David)耶穌坐在耶路撒冷執掌王權統管世界,直到永遠。先知撒迦利亞先知的預言中提到『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正是我們之前提到不屬於第一次復活、但又因未接受獸的印記而得以存活的人。這些人每年都會到耶路撒冷守住棚節,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華。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1-46節則預言耶穌再來時會招聚列邦萬民,分別綿羊和山羊行審判。山羊國將被滅,綿羊國將被興起。我個人相信那時候世界會回到神在《創世紀》裡提到的七十個外邦國加以色列共七十一國。千禧年間七十個列邦會到以色列守住棚節。凡是不來的,沒有雨降在他們的地上。
《撒迦利亞書》十四章18節特別提到埃及。光憑這節經文便可知道,埃及將位列於七十個列邦。關於末後的埃及,《以賽亞書》預言:當那日,必有從埃及通亞述去的大道,亞述人要進入埃及,埃及人也進入亞述,埃及人要與亞述人一同敬拜耶和華。當那日以色列必與埃及、亞述三國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說:『埃及我的百姓,亞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產業,都有福了!’(《以賽亞書》十九章23-25節)末後神會使用埃及和亞述來觸動以色列全家得救的奧秘。埃及被稱為『我的百姓(my people)』,末後埃及和亞述會有一場大復興,以色列民將被惹動,嫉奮歸向神。
從《撒迦利亞書》這段經文還可以看出耶穌是怎樣『用鐵杖管轄列國』。這位大君王號令清晰,絕不含糊。令出必行,惡者當場受罰。耶穌作王的一千年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公平公義和安居樂業的日子。
二、住棚節不同層面的應驗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SUKKOT)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示錄》二十一章3節)
回歸希伯來根源,我們知道預言是模式的翻版。每一次的翻版,會有更深層次的應驗。這段經文就是住棚節最深度、最完滿的應驗——神的本尊親自降臨與人同居。到那時,我們所居住的天地都已廢去,換成了永存的新天新地。神的帳幕(SUKKOT,英譯tabernacle)在人間,舊約時代在約櫃的施恩座上,有祂榮耀的居所(Shekinah Glory)也是代表神與以色列民同住。
從個人的角度看,我們的靈魂所居住的身體也是暫時性帳幕。到耶穌再來把死人復活、活人身體瞬間改變後,我們將得到永不衰殘、榮耀的身體。這是住棚節最深的含義之一。《約翰福音》一章14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原文的意思是主耶穌道成了肉身在我們當中’支搭帳篷’。憑人的肉眼無法看見的神,暫時地住在人的血肉軀體,在我們中間行走,正如舊約裡與以色列人同行的會幕。這便預言模式翻版的多層次應驗。當然,住棚節最完滿的應驗將是在《啟示錄》所應許的,得到復活榮耀身體的我們與神同住的時候。
你們要向天舉目,觀看下地,因為天必像煙雲消散,地必如衣服漸漸舊了,其上的居民也要如此死亡(’如此死亡’或作’像蠓蟲死亡’);惟有我的救恩永遠長存,我的公義也不廢掉(《以賽亞書》五十一章6節)。
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哥林多後書》五章1節)
上述兩節經文共同指向一個啟示,這個世界必將破敗,將來必有新天新地。地上的帳篷,是我們這個會朽壞的身體,肉體的死亡好比暫時性的帳篷被拆解,但我們會得到另一個身體,那是『永存的房屋』——神所賜復活榮耀的身體,是屬天的(heavenly)。此處屬天的並非永遠住在天上,因為到那時現在的天地海將不再有,新天新地裡我們與耶穌在地上同執掌王權。
三、住棚節的幾層涵義
史特朗經文彙編中『住棚』一詞希臘文代碼為G4636。希臘原文是σκῆνος音譯skenos,skay’-nos,意譯為一間小屋或臨時住宿、帳篷,也可比喻為人體靈魂的居所。Σκηνοζ對應希伯來文為『疏割(SUKKOT)』。帳篷有兩個特點,一是臨時搭建、暫時居住,二是可以拆解。用在人體上,我們現在這個肉身就是靈魂暫居之所,將來會永久居住在神所賜復活榮耀的身體裡。
G4633 skēnē是G4636的派生詞。意譯為『小亭子、小棚子、帳幕、帳篷、任何被遮蓋或遮擋之處。與G4636等同、人體(a booth,hut,tabernacle,tent,any covered or shaded place. Equivalent to skenos(G4636), tent, human body)。人體,血肉之軀是靈魂的暫時居所。個人層面指的是帳篷或軀體;巨集觀層面可以指這個世界。天國的子民,從個體而言,必得著『永存的房屋』,就是復活榮耀、永存的身體,得以與神永遠同住;從巨集觀層面而言,神也會為我們預備一個新家——『新天新地』。
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提醒你們,激發你們,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彼得後書》一章13-14)
與保羅一樣,彼得也知自己為主殉道的時間將至,寫下主耶穌所指示他的話勉勵信徒。因為我們的主不會說謊,祂的每句話都扎扎實實,一字一畫都要成就。
住棚節還有一個含義是神的大筵席。西奈山盟約其中一個角度是婚姻的盟約。在這個盟約裡,神是新郎、以色列是新婦。以色列人的婚禮七天的婚宴,正源於住棚節。既是婚宴,就當是歡樂的日子,你情我願的婚姻,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婚宴裡沒有人會悲傷。主耶穌再來時所要進行的是『羔羊的婚宴』。住棚節更深層的意義便是婚姻。從這裡可以衍生出婚姻的意義。
又看見一位天使站在日頭中,向天空所飛的鳥大聲喊著說:’你們聚集來赴神的大筵席,可以吃君王與將軍的肉,壯士與馬和騎馬者的肉,並一切自主的、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的肉。’(《啟示錄》十九章17-18節)
這是耶穌再來時住棚節在地上所發生的事。神將宴請天空的飛鳥來飽嘗敵基督軍隊的肉。我們不在其中,而是在玻璃海預備赴羔羊婚宴。天上地上場景大不相同!
人子啊,主耶和華如此說:’你要對各類的飛鳥和田野的走獸說:’你們聚集來吧!要從四方聚到我為你們獻祭之地,就是在以色列山上獻大祭之地,好叫你們吃肉喝血。你們必吃勇士的肉,喝地上首領的血,就如吃公綿羊、羊羔、公山羊、公牛,都是巴珊的肥畜。你們吃我為你們所獻的祭,必吃飽了脂油,喝醉了血。你們必在我席上飽吃馬匹和坐車的人,並勇士和一切的戰士。’這是主耶和華說的。(《以西結書》三十九章17-20節)
《以西結書》這段經文講述末日審判的場景,與前述《啟示錄》經文有異曲同工之妙。
兩個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有古卷在此有’兩個人在田裡,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門徒說:’主啊,在哪裡有這事呢?’耶穌說:’屍首在哪裡,鷹也必聚在那裡。’(《路加福音》十七章35-37節)
以前曾有關於這段經文的教導,認為是在講述被提。比對上下文,可以看出並非如此。這個經文與末日審判的場景是一致的。因為當門徒問耶穌這事發生在哪裡,耶穌的回答是『屍首在哪裡,鷹也必聚集在那裡。』這不正與末日審判大筵席相吻合嗎?鷹的希臘原文指禿鷹。鷹有兩種,一種是專吃活物不吃死物,另一種是vulture,譬如禿鷹,只吃死物。想像沙漠中行走的人,乾旱缺水後精疲力盡、幾乎死亡。這時禿鷹就聚集在這人頭頂空盤旋或等在樹上、越聚越多,等這人倒地而亡,便蜂擁而至。
第三章 住棚節的禮儀程式
住棚節是歡樂的日子、是吃筵席的日子。祭司們的獻祭儀式乃是如此:祭司被分為三組,一組負責宰殺祭牲,祭司身上因此沾滿了血;一組負責取水;一組負責收集柳枝。住棚節的慶祝活動持續到夜間,因此夜晚也是燈火通明。
一、西羅亞池的活水
負責取水的那組,乃是由大祭司率會眾從水門(water gate)出耶路撒冷城,一路下行到有『活水』的西羅亞池。祭司們夾道吹號,音樂舞蹈相伴。大祭司的助手持著盛滿葡萄酒的銀瓶相隨,大祭司則手持金瓶從池中汲取活水後回到聖殿。
當代考古已發現西羅亞池遺位址。圖片中B點為西羅亞池,距聖殿約一英裡,相當於1.5-2公裡。活水及活泉也已找到。相關資料可參考連結。
大祭司進入聖殿後,將金瓶帶上祭壇,將瓶中的水澆入祭壇角落的銀杯裡;另一位祭司則將銀瓶的酒倒進對角的杯中。葡萄酒代表血,活水則代表聖靈。大祭司邀請聖靈(the spirit of God),並在這個秋季節期為秋季及來年春耕祈求合適的雨量。
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詩篇》一百一十八篇14節)。
拯救這個詞的希伯來原文是יְשׁוּעָה,音譯ye-shu-ah,英文翻譯為salvation。史特朗經文編號為H3444。各位是否感受到振奮?因為耶穌就是Yeshua。祂是匠人所棄的石頭,已經成為房角石。他曾被棄絕,將來要再來施行拯救。我們曾講解過此篇要應驗兩次。大家要仔細研讀。
那時,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唱歌說:’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也成了我的拯救。這是我的神,我要讚美他;是我父親的神,我要尊崇他。(《出埃及記》十五章1-2節)
這段經文中『讚美』的希伯來原文是『在家居住』和『美化』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預備(美化)我們的心成為神的居所』。
整個節期裡最緊張最刺激的場景,當屬第八天[84]、“節期末後的最後一天”(”the last day of the feast”)。作為聖殿祭祀禮儀的一部分,除了唱《詩篇》一百一十八篇外,還要吟唱《以賽亞書》第十二章2-3節:
看哪!神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他,並不懼怕;因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這段經文兩次出現’拯救’、一次出現’救恩(salvation)’都是對應ישוצהYeshuaH3444。於是我們就進入真實場景的應驗,從而明白《約翰福音》第七章的重大意義——耶穌親自演繹《以賽亞書》十二章2-3節。
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約翰福音》七章2節這個表述看起來很奇怪。我認為《約翰福音》最初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因為希伯來文不可能出現『猶太人的住棚節』這樣的表述,舊約聖經裡清楚寫明,住棚節是耶和華的節期。
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裡去教訓人。…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翰福音》七章14、37-38節)
這一天的儀式不僅是求雨水,也是祈求神的靈澆灌。註解:他們說 (y) 這個儀式是摩西在西奈山的傳統,指的是一些秘密和神秘的事情;是的,他們清楚地說,它與聖靈的澆灌有關(z)。And this ceremony, they say (y), is a tradition of Moses from Mount Sinai, and refers to some secret and mysterious things; yea, they plainly say, that it has respect to the pouring forth of the Holy Ghost (z).(John Gill commentary)
這正是耶穌引述《以賽亞書》十二章2-3節的真實應驗。耶和華神成為拯救(Yeshua),歡然取水的泉源就是拯救(Yeshua),就是耶穌。「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的他是耶穌,他本身是聖靈活水江河的泉源!正是在大祭司即將把金瓶的水倒在祭壇之際,耶穌發出這樣的竭力高呼,宣告自己才是『救恩的泉源』。
錫安的居民哪,當揚聲歡呼,因為在你們中間的以色列聖者乃為至大。(《以賽亞書》十二章6節)神的話太寶貴了。以色列的聖者在你們當中高聲呼喊,成就以賽亞書預言,這不正是住棚節的意義嗎?!以色列人日復一日的預演彩排,由耶穌親自演繹、親自應驗!
《約翰福音》七章39-40節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耶穌尚未得著榮耀,指的是耶穌還沒有上十字架、沒有復活得到復活榮耀的身體。正如祂在《約翰福音》十七章離世前的禱告中所說: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約翰福音》十七章1節、5節)
為何耶穌求父恢復他創世以前的榮耀呢?因為他在降世為人之前,在天上已經先降卑了,甚至降為人,一路降卑到十字架受死。所以父神應允他的禱告,將他升到與父一樣至高榮耀《腓立比書》二章6-11節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將這些經文貫穿起來,才能更深地理解住棚節的意義。而且從《約翰福音》七章40節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可以看出,當時有人明白這些經文的內涵。
西羅亞池也是耶穌治好生來瞎眼的人這個神蹟發生之地: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約翰福音》九章1節)…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西羅亞翻出來,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約翰福音》九章1節、6-7節)。
西羅亞是『奉差遣』的意思。耶穌就是’奉差遣的那一位(the sent)’,因此祂要那位瞎子去西亞池洗後才得見光明,此乃表明祂是奉天父差遣的那一位。光明節醫治生來瞎眼的,以至於瞎子眼睛一開就指認耶穌為彌賽亞。因這個神蹟就是通過《以賽亞書》六十一章的預言特別保留給彌賽亞的。耶穌不僅醫治了生來瞎眼的瞎子,而且有時還一次開兩個瞎子的眼。這樣的神蹟,尋遍舊約無跡可考。
二、Matzah山谷的柳枝
負責收集柳枝的那組,祭司們從美門出耶路撒冷到Matzah山谷,將柳枝切成二十五至三十英尺長。祭司們列隊行進,手中揮舞樹枝走回聖殿,每列相隔三十英尺。兩列祭司一列跟著風(代表上帝的靈),另一列跟著活水,象徵聖靈來到耶路撒冷。一旦祭司們到達城門,一位祭司會吹起長笛,請風與水進入聖殿。長笛上有被扎的小孔,這與我們主耶穌基督被稱為’被扎的那一位’相呼應。
這位也許會對祭祀禮儀的來歷感到奇怪。為何重複了千年的祭祀禮儀,做什麼動作、唱什麼詩篇,竟能如此精準?這一切究竟是誰定的?邁克儒德(Michael Rood)在以色列住了二十年,在與祭司後代們近距離接觸後了解了這些祭祀禮儀。它們是由大衛所定。大衛不僅為所羅門預備了建殿的材料,他在大衛帳幕的敬拜中已經得到很多啟示,包括將祭司分為二十四個班次等禮儀,均是由大衛所設立。大衛是先見,正如彼得五旬節講道中提到,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使徒行傳》二章30節)大衛事先看到彌賽亞來臨,並且是大衛的後裔。先知拿單向他宣告耶和華神與他的約,也有同樣的應許。因此大衛所寫的《詩篇》裡有許多關於彌賽亞的預言。何時吟唱那些篇章,一切均有預表和印證。
神的預言就是如此奧妙,隱秘且無法模仿。然後預言一旦應驗,再進行比對,則是精準無誤。各位,外邦人要向以色列人傳福音並不容易。如果能從希伯來根源著手,用舊約去印證耶穌所成就的一切,正如當初保羅向庇哩亞人傳福音那樣,才可能讓他們明白。對以色列傳福音,是非常榮耀的使命,值得大家認真鑽研,融會貫通。
第四章 從婚約的角度看住棚節
一、西奈山的婚約
我們再從彌賽亞婚約的角度來看西奈山之約。《馬太福音》中二十五章童女的比喻就是在講婚宴。耶穌為何說自己是新郎?為何耶穌比喻天國就好像一個王要為他的兒子娶親?西奈山的盟約,從婚約的角度看,就是住棚節的概念——神搬來與以色列民同住。
耶和華曉谕摩西說:正月初一日,你要立起帳幕…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帳幕就立起來。摩西立起帳幕,安上帶卯的座,立上板,穿上閂,立起柱子。在帳幕以上搭罩棚,把罩棚的頂蓋蓋在其上,是照耶和華所吩咐他的。又把法(版)放在櫃裡,把杠穿在櫃的兩旁,把施恩座安在櫃上。把櫃抬進帳幕,掛上遮掩(櫃)的幔子,把法櫃遮掩了,是照耶和華所吩咐他的…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摩西不能進會幕;因為雲彩停在其上,並且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每逢雲彩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起程前往;雲彩若不收上去,他們就不起程,直等到雲彩收上去。日間,耶和華的雲彩是在帳幕以上;夜間,雲中有火,在以色列全家的眼前。在他們所行的路上都是這樣。(《出埃及記》四十章1-2、17-21、34-38節)
西奈山之約是神與以色列人的婚約。神成為以色列人的丈夫,以色列歸為神的妻子。神吩咐摩西建造會幕和約櫃後,就搬來與以色列人同住,神的榮耀與他們同在。之後以色列民因拜金牛犢犯了罪,雖摩西代求而免於被神除滅,但神也不願再居住於他們中間,而是準備差使者與他們同行。這時摩西再三懇求說,「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嗎神終於應許與百姓同在。」(出埃及記三十三章16節))。與神同居,享有神居所的榮耀(shekinah glory),是摩西所看重的,才是蒙恩的確據,是以色列與外邦列國分別之處。正是這種與神同居的渴慕,撥動了神的心弦,翻轉了以色列人的命運。何等美妙!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和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要上到我這裡來,遠遠地下拜。惟獨你可以親近耶和華;他們卻不可親近;百姓不可和你一同上來。’…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他們看見以色列的神,他腳下彷彿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凈。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出埃及記》二十四章1-2節、9-11節)
以上場景就是羔羊婚宴最早的預演彩排。耶華神親自顯現,他們觀看神,又吃又喝,如此親密。這是從婚約的角度看住棚節的本意。現在你可以明白為何耶穌說他自己是新郎、以及《啟示錄》裡羔羊的婚宴了吧?雖然後來以色列人背叛神到了惡貫滿盈的地步,無論北國以色列還是南國猶大,都與列邦的偶像行淫,以至於神寫休書與以色列離婚。神本要他們做祭司的國度,將神的聖潔及妥拉教導列邦,結果他們不僅沒有踐行,反而把外邦的惡彰顯至極。雖然神要耶利米寫休書與以色列離婚(耶利米書三章8節),但也預言未來將再次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以色列為妻,永遠歸祂為妻(何西阿書二章12-20節)保羅也指明神應許將來以色列全家都必得救。(羅馬書十一章26節)神也讓先知何西阿去娶淫婦,婚後她因一再犯姦淫而被休,後又被娶回。他們女兒和兒子的名字分別是『不蒙憐悯』和『非我民』。神以真實的生活演繹出自己與以色列婚約的盟約及救贖。將來耶穌還要再次迎娶以色列,不同是這次將是永遠的婚約(何西阿書2:19-20)。因為祂要把他們的石心去掉,換成肉心。以色列終將成為永遠蒙愛的(以西結書36:26-28)。
因此,彌賽亞耶穌的先鋒施洗約翰說自己不是新郎,娶新婦的才是新郎,他是新郎的朋友,是先來預備的[85]。耶穌自己也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86];祂還說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87]。從這些話語我們才能更好地從婚約的角度理解住棚節。
二、《啟示錄》中的住棚節
《啟示錄》描繪了永遠的住棚節: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做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示錄》二十一章1-3節)
第五章 從聖靈澆灌的角度看住棚節
五旬節發生了聖靈澆灌,可以從西奈山下一直追溯到彼得的五旬節講道。住棚節也有聖靈澆灌。耶穌的宣告之所以發生在住棚節最後一日而非五旬節,是啟示《約珥書》二章所預言的『聖靈大澆灌』,將在同一節期應驗。五旬節的聖靈降臨所應驗的只是縮影,並非全面性的大澆灌。
因為《約珥書》二章2節所描繪的是末後的場景: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好像晨光鋪滿山嶺。隨後的23節錫安的民哪,你們要快樂,為耶和華你們的神歡喜,因為他賜給你們合宜的秋雨,為你們降下甘霖,就是秋雨春雨,和先前一樣。KJV版本翻譯為’Be glad then,ye children of Zion,and rejoice in the Lord your God;For he hath given you the former rain moderately, and he will cause to come down for you the rain- the former rain, and the latter rain in the first month.’ 從KJV翻譯可以看出,這是一場特定的雨,是秋雨和春雨一次性澆灌。秋雨正是在秋季節期的住棚節降下來。相信年輕一代有機會遇到這件大事——快速播種、快速收割雙恩雨的澆灌,帶下末後的最大的靈魂大收割。
因此,我們要警醒、預備,以便能參與這個全球性聖靈大澆灌、末世大收割。雖然那時敵基督的力量非常強大,但聖靈的工作更強大,兩把快鐮刀都在收割。一把快镰刀將葡萄收進神憤怒的大酒酢受審判;另一把快鐮刀是坐在雲上、頭戴金冠冕的人子耶穌扔下來收割的。各位末世先鋒要接住這把快鐮刀,參與末世大收割。這也是最艱難的時刻,黑暗國度與光明國度的對抗最高峰。耶穌告訴我們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88]。。
《啟示錄》十章2-4節,他手裡拿著小書卷,是展開的。右腳踏海,左腳踏地,大聲呼喊,好像獅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雷發聲。七雷發聲之後,我正要寫出來,就聽見天上有聲音說:七雷所說的你要封上,不可寫出來。
《以西結書》三章1-3節也提到了’書卷’,’人子啊,要吃所得的,要吃這書卷,好去對以色列家講說。’於是我開口,他就使我吃這書卷。又對我說:『人子啊,要吃我所賜給你的這書卷,充滿你的肚腹。’我就吃了,口中覺得其甜如蜜。而對照《啟示錄》使徒約翰的描述,這書卷在口中甜如蜜,吃了以後,肚子覺得發苦了(《啟示錄》十章10節)。為何如此?是否能看出這個過程如何艱難、但結果卻是甜蜜的。我們要持守心智、堅貞忠實地作見證到底。逼迫、患難和苦難都是暫時的,比起之後所要領取那極為貴重的永恆獎賞,根本不算什麼。
我們已說過,第七號是號筒末次吹響、死人復活、耶穌回來提走新婦的日子。吃小書卷會在何時發生?正是七雷發聲時。七雷過後,就是不再有時日了(注:或作『不再耽延了』)!(《啟示錄》十章6節)《以西結書》二章9-10節我觀看,見有一隻手向我伸出來,手中有一書卷。他將書卷在我面前展開,內外都寫著字。其上所寫的有哀號、歎息、悲痛的話。七雷發聲,應該是第六號吹響的時候,也是敵基督掌權、神子民最苦的日子。在這個光明與黑暗的國度性的爭戰中,大家務要挺住,預備付上代價,但終能得到榮耀的冠冕。殉道者會與耶穌一同執掌王權一千年。這些應許都寫在《啟示錄》裡。因著聖靈澆灌得救的,將得到天國的救恩;硬心到底的,會逼迫神的百姓,他們會在千禧年結束時被復活,上帝會用神子民的堅貞見證來定他們的罪。因此,無論傳福音的對象是否得救,為主做工的果效一點都不白費。明白這些,大家就不會氣餒,反而是帶著榮耀的盼望生活。
使徒約翰看到站在玻璃火海上數不清的人,正是神國末世大豐收時,從大患難中出來的。在這之前,並沒有什麼災前被提,我們都要經過大患難,完成神的榮耀旨意和呼召。《啟示錄》十九章7節,描述了羔羊的婚宴:
‘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號了,就蒙恩得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
贖罪日的十天,提斯利月1到10日,被提的人都在玻璃火海上面被潔凈。到住棚節,這些被潔凈的人就等待唱名。凡名字被叫到,就會收到萬王之王的請帖,可以赴羔羊的婚宴。並非每個基督徒都能收得這榮耀的請帖。因為這是一個榮耀的婚宴,只有與此榮耀場景相匹配的才被邀請。赴宴的將穿上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這件細麻衣自己無法製作,非要上帝親自為你量身定做不可。正如耶穌天國筵席的比喻所說:
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哀哭切齒了。』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二十二章1節、11-14節)
非要穿這件光明潔白的細麻衣才能赴宴。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細麻衣是活的,它會說話。我們短暫的一生對耶穌所做的見證,神都紀念,作為編織細麻衣的材料。因此這光明潔白細麻衣,將訴說每位聖徒一生所行的義、為耶穌做的忠實見證。這是何等的榮耀。天使吩咐約翰要寫上:凡被邀請赴羔羊之婚宴的有福了!(《啟示錄》十九章9節)
之所以不是每位神子民都會收到細麻衣,是因為救恩雖是因著信耶穌而白白賜給的,細麻衣卻只賞賜給那些得勝的。我相信凡裡面有聖靈的人,都會被提得救;但經歷玻璃火海審判後,若只剩下赤身,那就是僅僅得救;只有神認為得勝的那一部分人,才能得到羔羊婚宴的請帖。期盼我們到那日都能站在玻璃火海彼此對望,得到光明潔白細麻衣,共赴羔羊婚宴。
我相信,赴宴的人將會看到耶穌舉起杯,正如祂在最後晚餐時所說的,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馬太福音》二十六章29節)一切都更新的時候,在榮耀的永生裡,穿白衣的人將看到耶穌舉杯說,這一杯我等你們很久了!各位,在末世裡,我們就要靠神的這些話語彼此鼓勵、彼此建造。因為磨難的日子越發臨近。今早一位在以色列服侍的牧者告訴我,很多人開始對神心灰意冷,因為不明白神的旨意、心意和計劃,覺得神對他不好。各位,你們任重道遠。我相信末世神會大大使用華人。中國有上億基督徒,也會出現許許多多合神心意的末世先鋒,靠神話語堅固、完成榮耀的呼召,絕不退後。
羔羊婚宴結束後,耶穌潔白的禮服濺滿了血,祂騎在白色戰馬上,後面跟著新婦戰將。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注:『轄管』原文作『牧』),並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啟示錄》十九章15節)。那時候,天已經開了,靈界、自然界中間的帷幕或已不在,人騎馬從天而下竟不會摔死。敵基督也率著軍隊嚴陣以待,要在耶路撒冷進行最後的末日對決。那時候的地球邪魔橫行,因為最後三年半裡,撒旦和跟隨牠的三分之一墮落天使,全被摔到地上[89]。
《啟示錄》二十一章1-7節,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們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
這是白色大寶座審判之後的事。新天新地裡不再有死亡。因為那時撒旦與第四印中騎在馬上的死亡[90],已經被丟進硫磺火湖。神子民終於可以與神面對面,永遠活在住棚節裡,新郎與新婦永遠在一起,完全被聖靈充滿。神子民得到復活榮耀的身體,從生命河的活水和聖靈而生,不再是無法承受神國的血肉之軀。這正是耶穌在《約翰福音》三章7節與尼哥底母所說’你們必須重生’的真正含義!
結論
耶和華的節期是永活的奥秘,不僅關乎過去歷史,而且指明末後之事。耶稣的二次再來,也必應驗在耶和華的節期時刻表上。
隨著恢復希伯來根源,我們能夠清晰確地理解耶和華神救贖旨意深邃的奥秘:屬靈生命也因著在正確的時間(即神自己所約定的時間)上與神對齊:带著活潑的信心、更深的啟示以及確實的盼望預備自己迎接主耶穌的二次再來。
網站:www.K4J.us(蝗蟲野蜜讀經圖書館)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kingdomforjesus/playlists
聯絡我們:contact@kingdomforjesus.com
版權聲明
此文本為免費公開
僅作為個人、教會、團契或機構等學習使用
版權歸末世先鋒事工所有
禁止用於任何商業行為
[1]注:舊約前五卷書《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
[2]編注:此處採用邁克儒德《根據農業和天文角度校正後符合聖經的希伯來月曆》。
[3]儒略曆(英語:Julian calendar),是格裡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采納埃及托勒密王朝亞歷山大的希臘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計算的曆法,在西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取代舊羅馬曆法的曆法。一年設12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該曆法將羅馬執政官上任的一日訂為一年的開始日,即1月1日。由於累積誤差隨著時間越來越大,教宗額我略十三世於1582年委託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裡利烏斯修訂曆法,欽定後正式頒行,是為格裡曆。但大英帝國及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停用儒略曆,改用格裡曆。如今包括俄羅斯正教會在內的東歐部分東方基督教社群在計算宗教節日時均仍依據傳統的儒略曆(如20世紀和21世紀的耶誕節在1月7日,因為其對應的正是儒略曆的12月25日),除此之外只有蘇格蘭昔德蘭群島之富拉島、阿索斯神權共和國和北非的柏柏爾人仍使用儒略曆。(引自’維琪百科’)
[4]注:羅馬書三章1-2節這樣說來,猶太人有什麼長處?割禮有什麼益處呢?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神的聖言交托他們。
[5]編注:史特朗經文彙編,H開頭的數位表示原文為希伯來文的編號,G開頭的數位表示原文為希臘文的編號。
[6]編注:耶穌的希伯來文是Yeshua意思為’拯救’;大衛的子孫就是彌賽亞。
[7]編注:《創世紀》一章1節起初,神創造天地;KJV翻譯為In the beginningH7225 GodH430 createdH1254H853 the heavenH8064 and the earth.H776
[8]編注:亞比月אביב(aviv)是農業術語,表示穀物成熟。
[9]編注:參見《出埃及記》十二章2節你們要以本月為正月,為一年之首。
[10]編注:參見《創世紀》一章2-3節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位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11]編注:參見《出埃及記》二十章8節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12]編注:提斯利月1日為吹角節、10日為贖罪日、15日為住棚節。住棚節為期7天,從15日到21日。22日為最大之日。
[13]編注:參考《馬太福音》二十一章、《馬可福音》十一章、《路加福音》十九章、《約翰福音》十二章。
[14]編注:《利未記》二十三章11節。
[15]編注:參考《馬太福音》十二章40節、《馬可福音》八章31節。
[16]編注:參考《馬可福音》九章31節、十章34節、《路加福音》十三章、《哥林多前書》十五章4節。
[17]編注:參考《利未記》二十二章15-16節。
[18]編注:《創世紀》一章14節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19]編注:參見《啟示錄》五章6-13節。
[20]編注:《彼得後書》三章8節。
[21]編注:參考《以賽亞書》六十六章8節。
[22]編注:參考《出埃及記》二十四章17節、《申命記》四章24、36節、九章3節、三十三章2節等。
[23]編注:參考《士師記》七章1-20節。
[24]編注:每年春分月圓後第一個週日。
[25]編注:《都靈裹屍布》特會連結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ivaBceNzNabk6Jwi_se-t5UILS4t3ga。
[26]編注:當時羅馬錢幣上刻有凱撒頭像不可用於奉獻。
[27]編注:更多細節,參考末世先鋒《榮耀的寶藏》系列講道:https://youtu.be/TVa8Kh-XaII?si=tDDQWDH9LoCrFqpB。
[28]編注:參考《馬可福音》十六章19節、《使徒行傳》七章55節、《羅馬書》8章34節、《以弗所書》一章20節、《希伯來書》一章、八章、十二章等。
[29]編注:參考《約翰福音》十二章1節、12節。
[30]編注:參考《馬太福音》二十六章59節、《馬可福音》十四章53-65節、《路加福音》二十二章66-71節。
[31]編注:參考《馬太福音》二十七章、《馬可福音》五章、《路加福音》二十三章、《約翰福音》十八-十九章。
[32]編注:參考《馬太福音》二十七章3-5節。
[33]編注:參考《約翰福音》十八章1節。
[34]編注:參考《歷代志下》三十三章6節。
[35]編注:參考《創世紀》二十二章3-5節。
[36]編注:參考《歷代志上》二十一章15-28節。
[37]編注:參考《創世紀》二十二章6-9節。
[38]編注:《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5節。
[39]編注:參見《馬太福音》二十七章24-26節。
[40]編注:參見《馬太福音》二十一章2-6節、《馬可福音》十一章2-6節、《路加福音》十九章28-35節。
[41]編注:參見《詩篇》一百一十八篇24-26節、《馬太福音》二十一章9節、《馬可福音》十一章9節、《路加福音》十九章38節、《約翰福音》十二章13節。
[42]編注:參見《路加福音》十九章39節。
[43]編注:參考《路加福音》十九章40節。
[44]編注:參考《路加福音》二章1-7節。
[45]編注:釘十字架的人在腿骨被打斷後失去支撐,很快便因無法呼吸而窒息死亡。
[46]編注:參考《約翰福音》十九章31-33節。
[47]編注:參見《馬太福音》二十七章52-53節。
[48]編注:參見《約翰福音》十二章1節。
[49]編注:參見《啟示錄》二十章12-15節。
[50]編注:參見《哥林多前書》十五章3-4節。
[51]編注:算頭又算尾。
[52]編注:參見《約翰福音》十二章1-3節。
[53]編注:參見《約翰福音》十二章12-15節。
[54]編注:參見《利未記》二十三章15-17節。
[55] 註:參考https://www.chabad.org/library/article_cdo/aid/671902/jewish/When-Is-Shavuot-in-2025-2026-2027-and-2028.htm。When Is Shavuot in 2025, 2026, 2027 and 2028?
[56]編注:參考《出埃及記》十二章38節。
[57]參見《路加福音》二十四章49節。
[58]編注:施洗應翻譯為施浸更為準確,因為是將身體完全浸沒水裡。
[59]編注:和合本翻譯為『禧年』,但本段經文引自《以賽亞書》六十一章2節,原文是『報告耶和華的恩年』。英王欽定版翻譯是『to proclaim the acceptable year of the Lord(Jehovah)』,也可看出此處並非Jubilee year禧年。
[60]編注:火代表審判、潔凈。
[61]編注:參見《使徒行傳》二章1-3節。
[62]編注:此處為複數,KJV翻譯為the books。
[63]編注:參見《啟示錄》二十章4-6節。
[64]編注:books,根據希伯來原文至少有三本。
[65]編注:參見《哥林多前書》二章8節。
[66]編注:此處指神的忿怒。
[67]編注:參見《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1-46節。
[68]編注:錫安就是耶路撒冷。
[69]編注:參見《利未記》四章。
[70]編注:參見《出埃及記》二十八章4節。
[71]編注:關於阿撒瀉勒的含義,可參考末世先鋒事工編譯的文本:《有聲電子書——阿撒泻勒的含義是什麼?》:https://youtu.be/llpK9F6iNXc?si=mxZlASsUS9N1xHAS。
[72]編注:《出埃及記》三十三章11節。
[73]編注:《利未記》十六章6節。
[74]編注:文獻出處,https://www.studylight.org/encyclopedias/eng/tje/s/scapegoat.html。
[75]編注:根據《馬加比書》記載,約櫃已由先知耶利米根據神的指示隱藏起來。
[76]編注:《詩篇》五十一章7節,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77]編注:參考《羅馬書》六章6節、《加拉太書》二章20節、五章24節等。
[78] 編註:在原文及欽定版,NIV等許多英文版都無此句。
[79]編注:參見《創世紀》十五章9-12節。
[80]編注:參見《希伯來書》六章20節。
[81]編注:參考末世先鋒讀經45節目第16次直播https://youtu.be/23WqLpVoZ-g。
[82] 編註:末世先鋒對亨利葛洛法(Henry Gruver)訪談視頻: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ivaBceNzNY7_Zt8biFz4QAb8gNUo1Fj 。
[83] 編註:末世先鋒對韋羅恩(Ron Wyatt)遺孀Mary Nell Lee的訪談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Ih0prCOzA&t=3982s 。
[84] 編註:第八天被稱為 הרגל האחרון, “the last day of the feast”-那節期最後一天。“那節期”(The feast 是專指住棚節,有別於逾越節及七七節。「最大日」是因為那日必需有聖會(利未記23:36)-John Gill Commentary John 7:37)
[85]編注:參考《約翰福音》三章29節。
[86]編注:參考《馬太福音》九章15節、《路加福音》五章34節。
[87]編注:參考《馬太福音》二十二章2節。
[88]編注:參考《馬太福音》十章22、二十四章13節、《馬可福音》十三章13節。
[89]編注:參見《啟示錄》第十二章7-9節。
[90]編注:參見《啟示錄》第六章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