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ank Xue 在上期的文章“都靈裹屍布—基督受難與復活的見證物(一)”中,我們從科學、醫學以及生理學等角度,談到了都靈裹尸布的真實性,並從多位科學家、醫學家和病理學家的口中,確認了裹尸布上的圖像,不可能是中世紀的偽制品,而是一位真人,在受到古羅馬酷刑鞭打折磨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而唯一能吻合這些描述的,從古至今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耶穌基督。 都靈裹尸布不僅紀錄了耶穌受難以及被釘十字架的整個過程,更是見證了耶穌的復活。 在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一部關於“都靈裹尸布”的紀錄片(註一)。片中採訪了幾位研究裹尸布的科學家和歷史學家等,並對裹尸布的真實性作了深入的探討。其中一段談到關於裹尸布上還有另外一條裹尸布帶,這個發現對於約翰福音20:1-8的解釋提供了一個更清晰的畫面,也更進一步的說明了耶穌復活的真實性。 約翰·傑克遜(John Jackson)博士,科罗拉多州都灵裹尸布中心主任,都靈裹尸布研究項目(STURP)的一位主要負責人,曾在1978年帶領一群由40人組成的科學研究團隊,前往意大利的都靈,對都靈裹尸布進行詳細的研究考察(註二)。在經過了將近30年的研究後,他對這塊裹尸布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 他發現在這塊裹尸布的左邊緣,有一條將近與裹尸布一樣長的布帶,是被縫在裹尸布上的。被縫的直線痕跡非常明顯,人的肉眼可以看的一清二楚。經約翰分析證實,這塊裹尸布在透射光的照射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裹尸布裡面的橫線紋路與被縫上的布帶橫線紋路,是完全一致的。如果這塊布帶不是屬於這塊裹尸布的,那麼它們裡面的紋路肯定是不可能一致的。所以據約翰分析,這條布帶原先是屬於這塊裹尸布的一部分,但又被撕下來過,後來又被人縫上去了。而且他還相信這條布帶,就是耶穌的門徒彼得和約翰,在耶穌復活後的墳墓裡,所看見的另外一條細麻布。他們不僅僅只有看見耶穌裹尸布和裹頭巾而已,而且還看見另外一條細麻布,也就是這條布帶。 這件事情被記載在約翰福音20:1-8: 「1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2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裏。」3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裏去。 4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墳墓, 5低頭往裏看,就見細麻布(othonia)還放在那裏,只是沒有進去。 6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裏去,就看見細麻布(othonia)還放在那裏, 7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othonion)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 8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約20:1-8) 在這裡的“細麻布”,英文KJV版翻譯為“linen clothes”,NIV版翻譯為“strips of linen”。它們用的都是複數,意為多塊細麻布。它的希臘原文為“othonion”,複數形式是“othonia”。根據塞耶希腊词汇的解釋(Thayer’s Greek Lexicon),“othonion”一般的意思是一塊細麻布。但是當這個字被用作裹尸布時,它指的是多塊細麻布,並統稱為裹尸布(註三)。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大概確定至少有三塊布。一塊是耶穌的裹頭巾,另外兩塊或更多是用來裹耶穌屍體的細麻布,也就是“othonion”-裹尸布。 根據約翰博士的推測,在這具屍體被埋葬時,有人很可能從他的裹尸布上撕下一條很長的布帶,在屍體被大塊的裹尸布包裹住之後,再用這條長布帶從腳部開始綁,然後以環繞式S形將屍體和裹尸佈纏裹在一起,使他的手和腿不至於鬆開。由於死者的雙腳大量流血,所以這條布帶應該是從死者的腳部開始綁,好讓大塊的裹尸佈能緊緊的包住雙腳以及血。 從都靈裹尸布的圖像中,可以看出死者的雙腿是彎曲向上拱起,且是緊密相靠的,而不是分開的。如果沒有一條布帶將他的雙腿綁緊,它們是不太可能靠的這麼近。而且他的雙手是交叉放在腹部的下面,如果雙手沒有被一條布帶固定住的話,這種擺放的姿勢是不可能長久的。因重力的緣故,雙手肯定會滑落下來。 另外一個可能被布帶綁過的位置,就是死者的脖子。依照約翰博士對裹尸佈上圖像的分析,他說在死者的脖子部位,好像突然有被打亂的痕跡。死者頭髮的影像,從脖子的部位開始,變的不清楚。從影像上可以推測,死者脖子的部位曾被東西綁過。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3YoDiC1XMc] (BBC 短片: 都靈裹尸布上的布帶) 如果約翰博士的推論正確,那麼耶穌復活後應該有三塊布遺留在他的墳墓裡。一塊是大的裹尸布,一塊是細長的布帶,另外一塊就是裹頭巾。他的這個推論解釋了許多聖經學者對約翰福音20:1-8的疑問,並且為耶穌的復活提供了一個更完整的解答。 根據《奧多斯裹頭巾》的作者及歷史學家馬克·格辛(Mark Guscin)解釋,按照第一世紀猶太人的傳統習俗,一具屍體在安葬之前,它的臉部如果有某種程度因受傷而毀容時,那就要用一塊裹頭巾來遮住死者的臉部,以免被人看到。一直到屍體被移到墳墓之後,那塊裹頭布才被拿開,放在一邊。然後,再用一塊大的裹尸布將他的屍體裹好(註四)。 耶穌被裹的方式不是像埃及殭屍被裹的樣子,而是由一塊又大又長的裹尸佈將整個屍體包在裡面。然後,可能再用一條布帶將屍體綁好。馬太福音27:59這樣記載: ...
作者:Frank Xue 在上期的部落格“都靈裹屍布-耶穌復活的真實性(二)”中, 藉著物理學家約翰·傑克遜(John Jackson)博士,對都靈裹屍布上屍體姿態影像的分析,以及對裹屍布邊上所縫的那條長布帶紋路的解析,讓我們明白為什麼使徒約翰在空墳墓裡看見裹屍布就信了(約20:1-8)。 雖然,科學家們對於都靈裹屍布的實際年代還存在著許多的疑問,甚至1988年都靈裹屍布碳14的測試結果,將它視為是14世紀的產物。但是,這個測試結果,卻與許多科學家對都靈裹屍布所研究考察得出的結論相抵觸。其中一個驚人的發現就是,在裹屍布影像的眼睛上發現了兩枚鑄造於本丟·彼拉多年代的銅幣。 彼拉多銅幣的發現 首先發現裹屍布影像的眼睛上有東西的是,都靈裹屍布研究項目(STURP)的三位主要科學家約翰·傑克遜(John Jackson)和他的兩位同伴。在1976年,他們使用先進的VP-8影像分析儀,對都靈裹屍布臉部的照片進行3D影像分析。結果,他們出乎意料的發現,在左右雙眼的眼瞼上面,分別有一個看似像紐扣大小形狀的物體,他們猜測可能是銅幣。後來經過仔細的分析研究,他們覺得有可能是公元30-31年本丟·彼拉多的銅幣(註一)。 後來,芝加哥洛約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神學教授弗朗西斯·費拉斯(Francis Filas S. J.),用1931年意大利攝影師恩瑞(Enrie)所拍攝都靈裹屍布的照片,在經過放大後,結果也發現在裹屍布影像的右邊眼瞼上,有一個突出的紐扣狀物體。之後,他將這張照片交給一位叫邁克爾·馬克思(Michael Marx)的古幣專家鑒定。邁克爾得出的結論是,那是一枚鑄造於巴勒斯坦地區的羅馬古幣的影像。古幣上面刻有“UCAI”四個希臘字母,和一個如同牧羊人杖的圖案。他覺得那是一枚在公元29-31年間發行的彼拉多銅幣(註二)。 後來,弗朗西斯發表了自己的研究報告。他認為在裹屍布影像的右眼臉上的銅幣,刻有四個希臘字母“UCAI”。而這四個字母乃是古羅馬皇帝凱撒希臘文名字“TIBERIOU KAISAROS”,其中的四個字母“UKAI”。他相信“UCAI”乃是錯版的“UKAI”。因為希臘文的“K”和拉丁文的“C”的發音是相同的。所以,很有可能被弄錯了(註三)。 彼拉多銅幣的歷史 在本丟·彼拉多擔任猶大省省長時(公元26-36),在當時羅馬統治的猶太省,正統的猶太人拒絕使用印有羅馬皇帝頭像的錢幣,並視其為偶像。 為了適合猶太人使用錢幣,彼拉多就在耶路撒冷鑄造了另外一種稱為“萊普頓(Lepton)”銅幣,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彼拉多銅幣”。這種銅幣主要是以青銅為原料。價值很低,面額也很小 。而且它做工非常粗糙,甚至在現代已出土的彼拉多銅幣中,發現有許多刻錯字母的銅幣。 (註四) 根據加拿大羅馬古幣研究專家吉恩-菲利普·方坦尼理(Jean-Philippe Fontanille) 的考察,在已出土的彼拉多銅幣類型中,可以分為三種款式。第一種是鑄造於公元29年。銅幣正面刻有一把長柄勺(Simpulum),是羅馬祭司在他們的宗教儀式中,用來舀酒,並澆奠在動物的頭上。銅幣的背面刻有象徵豐收的三把麥穗,還有代表羅馬皇帝執政的年代“LIS”,意為第16年。 第二種銅幣鑄造於公元30年。它的正面刻有一個象徵的權柄和牧養的羅馬祭司權杖(Lituus)。它的背面是一個象徵勝利和能力的桂冠,還有代表羅馬皇帝執政的年代“LIZ” ,意為第17年。 第三種銅幣鑄造於公元31年。正反面所刻的圖案與第二款一樣,是權杖和桂冠。背面還刻有代表羅馬皇帝執政的年代“LIH”,意為第18年(註五)。 根據菲利普的研究和考古的發現,彼拉多銅幣是在公元29-31年發行的,鑄造地在耶路撒冷。銅幣的流通使用範圍除了在猶太省之外,還有在今日土耳其的安提亞哥也出土了這些銅幣的樣本。它離耶路撒冷將近有500公里。還有一些銅幣在約旦出土。這些出土的彼拉多銅幣意味著至少有10萬平方公里的流通範圍。 根據菲利普的推測,這些銅幣的流通使用期限至少有35年之久。因為在公元70年,羅馬軍隊攻佔耶路撒冷時所留下的建築廢墟中,曾出土過彼拉多銅幣。這顯然證明這些銅幣在那時期曾被使用過(註六)。 錯版彼拉多銅幣的證實 由於彼拉多銅幣的流通範圍廣,使用期限長,在過去幾十年裡,已經一些彼拉多銅幣被陸續挖掘出來。而首先證實弗朗西斯錯版彼拉多銅幣理論的,卻是一枚來自佐治亞州古幣收藏家比爾(Bill ...
作者:思項羽 都靈裹屍布圖像,與其它所有攝影及繪畫作品都不相同的一個最根本特征,乃是它的三D,立體的屬性。如果你用肉眼看,它和其它的照片一樣:都是二維、 平面的圖像。但如果使用特殊的儀器,或電腦三維軟件來觀察的時候,它的圖像,就會立刻出現一種奇妙的變化:一個凹凸不平、有高低變化的立體“物像”會展現 在我們的眼前。一如我們觀看一部3D電影,那樣,當我們戴上特制的墨鏡的哪一剎那,銀幕上原本是平面的物像,會立刻顯示出一種遠近、深淺的空間的變化,產 生所謂的“立體”感。 都靈裹屍布就具有這樣的特殊效果。下面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記載著幾個科學家,當年是如何在無意當中發現了這個的秘密的: “1976 年,都靈裹屍布的研究學者,物理學家約翰.杰克森博士,艾力克.蔣伯博士,連同肯尼斯.斯蒂芬牧師,蓋爾.查特,彼得.舒馬赫幾個人,一起在美國新墨西哥 州的桑地亞科學實驗室。他們將都靈裹屍布的一張圖片,輸入到一個叫 VP-8 的電腦影象分析儀(見左圖)裡面進行解讀,然而使他們大吃一驚的是:這個電腦分析系統出現了一個三維影像。原來,都靈裹屍布,和其他任何照片和繪畫作品都 完全不同,乃是被輸入了三維空間密碼的” (註一) 其 中的主人公是物理學家彼得.舒馬赫。他是這個VP-8 電腦影像分析儀的發明人。他的這個機器功能,很有點類似於看3D電影時所戴的那個鏡片,可以將帶有三維的圖像信息的影片還原。美國的噴氣動力實驗室 (JPL)使用彼得所發明的這套儀器設備,原本的目的,是將衛星所拍攝到的月亮環形山的黑白底片,還原成好像沙盤一般的實際地貌的模樣。(見友圖)但是他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台儀器卻還有比這更大的用途。 彼得本人,13年之后,才正式地發表有關這次意外發現的研究結果。題目叫《都靈裹屍布所產生的攝影測距式反應》(註二)。他回憶說: “在 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都靈裹屍布,在這一刻之前,我也不知道我在看什麼?然而產生的結果,卻和我過去使用V8分析儀處理過的所有東西都不一樣,在 這之前,和在這之后,我再也沒有看到類似的結果了。只有都靈裹屍布,會經由V-8圖像分析儀的等角投影原理,產生這種三度空間的影像(註三)。(見下圖) 按 彼得的解釋,這台V-8影像分析儀的工作原理,是將圖片上的影像轉變成許多的“光子”(Photons),發射到電視攝像機的某種敏感物質上,轉化成電子 束(Electronics)。影像上越是明亮的部分,產生的電子就越強,反之,影像上越暗的地方則產生的電子束就越弱。依靠這種強弱不同的電子,就可以 將帶有三維圖像信息的那些影像還原。 但是一般的攝影或繪畫,因為不攜這種具有三維特性的“細節方面的信息量”(註四),自然就不可能產生任何立體的效果。這就好像一部普通的電影,即便我們戴上3D墨鏡,所看見的影像,依然和普通肉眼所看見的,並不會有任何的差別。 彼得的對比測試,自然也包括自稱的 “都靈裹屍布裹屍布復制品”, 結果發現 它們在V-8儀器中顯現出失真、扭曲圖像. 有一幅意大利的“仿品”,甚至出現人的面部輪廓,高過鼻子的怪模樣 (見友圖)。 因此他說: “都靈裹屍布幾乎完全不可能是出於人的制造,狡猾的密制,或偽造,任何一種都不可能。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沒有任何一種模式,沒有任何一種藝術家的技能,迄 ...